误吞硬币靠韭菜促排?
这些“土办法”很危险
本报记者 鞠圣娇
这几天,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李守岗一直挂念着三岁幼儿可可(化名)。上周二,可可不慎吞下一枚5角硬币,检查时发现这枚硬币已经“走”到孩子胃部,父母咨询李守岗能否等硬币自行排出,得到了李守岗肯定的答复。“不是所有吞食异物的情况都能等待异物自行排出,大部分情况必须立即就诊。”李守岗表示。
6月13日,李守岗接诊了被1元硬币卡住喉咙的8岁女孩圆圆(化名)。圆圆就诊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据家长讲述,当天早饭后,圆圆不慎吞下了一枚硬币,家人听从周围人的建议,给圆圆炒了一盘韭菜鸡蛋,试图利用韭菜中的粗纤维包裹硬币,将其“带”到胃部,再经过肠道自然排出,但因为硬币卡在喉咙部位给吞咽带来了困难,听话的圆圆边吃边哭,折腾很久也没解决问题。
妈妈带圆圆到东昌府区中医院检查后发现,直径25mm左右的1元硬币刚好卡在圆圆食管入口处,只有通过胃镜才能取出异物。一切准备妥当后,李守岗选择了鼠齿异物钳,这种异物钳头部的“小爪子”能够牢牢抓住硬币的凸起部位。但由于孩子食道较窄,留给医生操作的空间并不多,李守岗谨慎操作,很快就将那枚硬币取了出来,随后又观察了孩子的食管,未发现其他异常。
李守岗发现,很多人不慎吞入异物后,会采用一些“土办法”,希望能用食物将异物“带”下去,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如果卡住的是两端尖锐的异物,如鱼刺、枣核、骨头等,有可能造成食道穿孔、感染,一旦扎破主动脉,还有可能造成大出血。“有人卡鱼刺后选择‘喝醋’,希望醋中的酸性物质可以溶解鱼刺,但流经食管的醋跟鱼刺接触时间很短,而且醋还会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水肿或出血,得不偿失。”李守岗提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