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诗人谢榛》③
父亲母亲,还有弟弟,见谢榛这样,悬着的心放下了。父亲、弟弟,天刚亮便下地干活。城西五里远的地方,有他们家的二十亩薄田。母亲在家,喂鸡喂猪;操持一家四口人的饭菜。谢榛虽然是老大,但右眼瞎了,母亲便对他多有偏爱。往往,下地干活的两个亲人还没有回来,母亲便让谢榛吃饭。谢榛端碗在手,先是掠过一丝歉意,后便生出感激。那感觉就像是喝了一杯开水,微热从上而下。
这天,一个同窗悄悄来找谢榛。说一个姓刘的公子,没事便往酒楼去喝酒。听说谢榛写了三首曲子,愿出五两银子买下。并且,刘公子还邀请谢榛一同前往酒楼试歌。
谢榛痛快地说了一个字,行。
试完新歌,刘公子右手从衣袋里掏出一块碎银子,左手抓住谢榛的右手,真挚地递了过去。谢榛右手接触到银子后,欣喜立即满了心间。他想到家之后要马上把银子交给父亲。这五两银子,是自己开始挣钱的证明。
但是,没有想到,父亲却不接谢榛手里的银子。他在前,谢榛在后,走到书房兼卧室里。这时,父亲才说话。他说,孩子,你把这五两银子放在桌子上。当你不愿意看书时,不愿意写字时,就看它一眼吧!
谢榛立即明白了父亲的用心。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科举做官的路走不通了,但还有其他路。
两三年下来,不只是临清的少年,就连德州的少年,也乘着运河之船,邀请谢榛作词填曲。每年,谢榛能挣到三四十两银子。这对谢家是一个不小的进项。这样,谢家的家境稍稍富裕起来。隔三岔五的,谢家也能飘出鸡鸭鱼肉的香味了。
茂秦,天不早了,我们走吧。
谢榛猛然从冥想中醒悟过来,看一眼房子的西窗,已是红光隐隐。谢榛走过去,放眼往西方观看。此时的太阳红红的,离地平线不足三丈。漳卫河里的水波,淡红着向北流去。谢榛细细观赏了好一会儿,才在同伴的催促下离开。
谢榛的乐府商调,写出差不多一百首了。这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他从中选取十五首,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然后,从运河边上雇了一头骡子,往城东骑行而去。
这几年,谢榛在临清渐渐有了点名气。除了酒楼茶坊歌唱他的曲子外,偶尔还有官员富商点名让他填曲。这几年里,谢榛的曲词越来越华丽艳美了。就在一次曲终人散之时,有人对谢榛说,让城东的苏东皋先生看看你的曲词吧。那可是一个行家!
谢榛听在心里,于是有了这次行程。
谢榛骑着骡子,看着沿途的风光:枣子半红于绿叶间,馋人;甜瓜在农夫的担子里飘散着甜香。偶尔,骑在驴子上的小家碧玉,让谢榛注目一下、心动一下。谢榛不觉笑了起来。随即,他构想起自己的前程来:再过一两年,等积攒够银子,便翻盖一下房子,娶一房媳妇。
对未来的憧憬使得谢榛恨不能马上见到苏先生。于是,他用一根细棍朝骡子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下,大声说,快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