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形处寻丝踪
专家解读三星堆丝绸的秘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在四川广汉市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除了大量青铜器、玉器、金器、象牙等,考古学家还通过微痕分析等科技手段,在三星堆“祭祀坑”中找到了丝绸。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三星堆的丝绸经过数千年的埋藏,已经不复当年的“颜值”,但考古学家通过显微观察和丝蛋白分析,在多个“祭祀坑”中发现了丝绸,有的附着于青铜器等出土文物上,有的“隐藏”在灰烬中。
深度参与了三星堆丝织品的发掘、保护及研究工作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告诉记者,4号“祭祀坑”堆积着15厘米的灰烬层,通过分析检测,在不同层面都能检测到强烈的丝素蛋白信号,这是焚烧丝绸后留下的锦灰,这么厚的锦灰,可见古蜀国的富庶程度。
据周旸介绍,这种在考古现场寻找丝绸残留物的技术,其原理就是抗原抗体反应,基于这种免疫学原理,研究团队已经研发出一种类似于“验孕棒”的试剂盒,能在已经泥化、灰化、炭化、矿化的遗物中找到丝绸。正是基于这种“于无形处寻丝踪”的微痕检测技术,我们才比较有信心地来到三星堆找丝绸。
经过“彻查”,周旸的团队在三星堆的青铜蛇、青铜眼形器、40多件器物上均发现丝绸,品种有绢、绮、编织物。“除了厚实的绢,还有飘逸轻薄的绢,可以想象当年就像纱巾一样飘逸灵动。”周旸说。
周旸认为,复原当时的社会,丝绸是不可忽视的物质存在。丝绸的发现一定能为人们提供更多信息,理解古蜀先民是如何表达宗教,如何思考宇宙的。
据新华社 记者 童芳 袁秋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