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诗人谢榛》⑥

聊城 武俊岭

谢榛像换了个人似的,天天坐在桌子前,端直上身读书。

谢榛计算了一下,《史记》53万字,按照跟苏先生借阅一个月的约定计算,一天必须读1.8万字。一天12个时辰,睡觉用4个,吃饭、杂事算上2个,那就剩下6个。1个时辰,要读3000字。如果一气儿读半个时辰,那就是1500字。这样一算,谢榛心里有数了。关键是,遇到好的章节,谢榛要抄录下来。遇到精彩段落,谢榛要高声朗诵。

十天过去。第十一天的时候,谢榛一早吃完饭,回到书房。他把从文兴斋买来的毛边纸抽出三张,放在书案上抚平,裁成长宽各一尺大小。这样尺寸的毛边纸,他已抄写了两尺多高。

谢榛翻开《史记》,很快便沉浸在阅读的愉悦中。阅读时,谢榛时而微笑,时而大笑。大笑时,眼泪流出。这时,谢榛便会把头扭向一边,以免泪水湿了书籍、湿了纸张。大笑过后,谢榛便会动情地朗声而读: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谢榛尽情地读下去。读至樊哙对沛公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谢榛不禁拍案叫好。好,好文章!这樊哙虽是一介屠夫,但临事有决断,大事不糊涂。立即,谢榛捉笔在手,迅疾地在纸上抄写下这一段。写完,谢榛默默思忖,以后立身行事,也要像樊哙那样。

谢榛感觉有点累了,于是便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随后,开开门,走到院子里,步幅稍大地行走起来。他的思绪,还在司马迁描绘的场景之中。项羽、刘邦、范曾、张良、樊哙等人,像是站在了他的面前。

突然,大门被敲响了。母亲从另一间屋子里走出来。谢榛急步走到母亲身边,悄悄说,就说我没在家,出门游学去了。母亲点头。谢榛急步走至屋后躲避。

母亲把门打开。门外站着三个衣裳崭新的少年,脸白身直,风度翩翩。

大娘,茂秦在家吗?一个少年问。

母亲一愣。她虽然知道谢榛字茂秦,但从来没有喊过。她的习惯喊法是榛儿。

就是你家谢榛。另一个少年有点不耐烦了。

母亲恍然,说,榛儿往济南了,游学去了。

何时回来?少年说。

不知道。

三个少年相互看看,同时叹息一声。然后,转身便走。走出去两三步,第一个说话的少年把头回过来,说,走了,走了,大娘我们走了。

母亲向他们摇摇手,大声说走好,走好!

谢榛听到母亲的关门声,从屋后走出来。母亲待谢榛走近自己时,嘴努了努想说什么,却又止住了。

回到屋中,谢榛继续阅读。这时,他把《太和正音谱》翻开了。这书,苏先生已是赠给了的,不用赶时间阅读。经过十天的阅读,谢榛的胸中积累了一些学问,思绪涌动着,想写东西。于是,谢榛便想看看这本北曲曲谱,到底收录了哪些曲子,平仄又是如何设定的。

谢榛看到下面一节文字:白仁甫之词,如鹏搏九霄,风骨磊磈,词源滂沛,若大鹏起于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谢榛不觉深深惊异。以前只是能够感觉到什么是好的文字,但如何好法却说不出来。人家朱权,把文章的好处说得这样具体、这样精准,真是太好了。

谢榛把《太和正音谱》放起来。谢榛感觉此书像是一坛好酒,得一小口一小口地抿,才能品出滋味。于是,他又把《史记》捧在手里。

一个月后,谢榛按时把《史记》还给苏先生。告别时,苏先生一次借给他两套书,一是《左传》,二是《前汉书》。这两套书,苏先生限定的时间是三个月。苏先生爱怜地看着谢榛,说,你不要太过刻苦,要调节好身体。(未完待续)

2022-07-0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4524.html 1 《布衣诗人谢榛》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