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新年心愿: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文/图 本报记者 刘伟
冬至之后,聊城气温骤降。为城市建设增砖添瓦的建筑工人,依然不畏严寒,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现场。对于2022年,他们有怎样的期盼?2021年12月21日,在柳园南路和湖南路十字路口东南角的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聊城新旧动能转换项目部,记者对几位建筑工人进行了采访。
安全员郭明周:疫情让招工难上加难,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这边有一百多名工人,包括瓦工、木工、钢筋工、电工、水暖工、焊工、设备维修工等,工种比较齐全。”项目部安全员郭明周说,他来自河南安阳,今年50岁,已从事建筑行业30多年,他干过很多工种,最初是跟着工友一点点地学,后来自己边找老师边摸索,练就了不少好手艺。
郭明周说:“疫情影响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目前这个项目大概2023年完工,现有工人主要来自河南、东北等地区。年轻人都不愿意做建筑工,招工很难。在招募工人的时候,来自疫情高风险区的项目部也不敢使用,这让招工难上加难,有的工种青黄不接,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钢筋工葛志彬:这个季节钢筋冰凉,不希望孩子再走自己的路
“孩子慢慢长大了,以后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钱,家里正在盖房,我想多赚些钱存起来,让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聊城人葛志彬腼腆地说。
葛志彬在工地上主要负责绑钢筋,工作挺辛苦,“钢筋要捆扎得均匀工整,我在工地一蹲就是一天,这项工作对钢筋工的手指灵活度和腿的耐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这一行太辛苦了,我不希望孩子再走我的路。我想多赚一些钱,把孩子培养好,让家人生活好一些。”葛志彬说,他一般从早上六点半忙到下午五点半,这个季节钢筋冰凉,夏天时会热得烫手。
塔吊维修工肖仿赫:独坐高空塔吊一年多,今年想回家过年
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肖仿赫,今年31岁,主要负责塔吊维修。“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一年多没回家了,想家时会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家人的近况。”肖仿赫希望今年能回到父母身边过年。肖仿赫说,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开工之前13台塔吊都要检查一遍。塔吊工危险系数高,也最能体会严寒酷暑。“近三年,我主要负责塔吊的维修和安全管理,之前有7年开塔吊的经历,是整个施工现场坐的位置最高的人。”
“塔吊工作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由于是高空作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肖仿赫说,每次在塔吊作业时,他都会在心中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