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 工地一度停工 他依然选择坚守本行
“吃手艺活儿的饭最踏实”
本报记者 刘伟
“走直线,按顺序,不然看起来就会凹凸不平。” 2021年12月23日上午9时,中华路路北的一家新建小区内,龙蓬娴熟地刷着涂料,边给自己的员工演示,边告诉他们刷墙的小技巧。
受疫情影响,工地一度停工,干了27年装修工的龙蓬,依然选择了坚守本行。对于很多装修师傅来说,多年来学的手艺让他们心里很踏实,他们相信会有用武之地。
龙蓬来自安徽桐城,14岁就跟着师傅学习技艺。“那时候流行自己打沙发,为了学这门手艺,我还在沙发厂待过。”龙蓬说,自己干到现在还能一直坚守,主要是不想轻易放弃辛苦学来的手艺。
2007年,因为爱情龙蓬定居聊城,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凭着好手艺和口碑,他在聊城积累了很多人脉。“我开始给工地做样板房,后来跟着安徽桐城的老乡一起干装修活,慢慢融入聊城这座城市。”2015年后,龙蓬开始组建自己的装修队伍,带着七八个人,平均一个月能接3到4个单子。“我不多接活,担心质量保证不了。”龙蓬说,他会见缝插针地奔波在几个工地,合理调度,进行刷漆、安装灯饰等。
孙立明今年39岁了,跟着龙蓬干木匠活有12年了。“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下午6点收工。”孙立明说,除了擅长木工,他熟悉了家装的所有工序,拆旧、吊顶、改水电等也都得心应手。
跟着孙立明的学徒是30岁的乔连刚,他干木匠活也有七年了。他说,很多人都说干装修的以60后、70后居多,其实80后、90后也不少。“我心里牢记着老一辈人说的一句话,吃手艺活儿的饭最踏实。”乔连刚告诉记者,他曾经去过工厂上班,最后还是选择了他热爱的装修行业。
“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停工也给我带来了一个思考的机会。要想更好地发展,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专业化、标准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龙蓬说,2021年,他最大的收获是当年4月份注册了自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