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影响新生儿健康,医生提醒——
科学控糖 不做“糖妈妈”
文/图 本报记者 鞠圣娇
7月10日,市民张蔷(化名)在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通过剖宫产迎来了宝宝。这个体重4.5千克的小宝宝看上去胖乎乎的,但是还没吃上奶就先被医生扎针测了血糖——因为张蔷有妊娠期糖尿病且未能控制血糖,孩子属于巨大儿,有患低血糖的可能。
“怀孕了吃好点”“一个人吃,两个人补”……很多人都觉得孕妇应该多吃才能补充营养,胎儿才健康。然而,孕妇受胎盘分泌激素的影响,体内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平衡,很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或在妊娠期首次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属于高危妊娠,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如何控制血糖?7月11日,记者采访了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围产医学科营养门诊主治医师杨倩倩。
妊娠期糖尿病
不只是“甜蜜的负担”
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妊娠期糖尿病往往没有明显的表现,不会使人头痛、头晕。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中高糖的存在,容易引发感染性疾病、胎盘早剥、难产等,而胎儿长期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增加,易出现巨大儿、出生后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问题,出生后有可能面临一过性的低血糖,这会影响胎儿智力发育。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通过妊娠24—28周之间的糖耐量测试(OGTT试验)进行判断,即俗称的“喝糖水”。孕妇空腹抽血测一次血糖,喝下300ml含有75g葡萄糖的水,在喝下糖水后的第一个小时、第二个小时分别测血糖,空腹血糖值、餐后一小时血糖值、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分别大于等于5.1mmol/L、10.0mmol/L、8.5mmol/L,就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大部分孕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可以控制血糖,还有些则需要通过胰岛素来控制。”杨倩倩说,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每日饮食情况,结合孕周、孕前体重和家族病史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这份方案既要保证孕妇摄入足够支持胎儿生长的营养,还要确保不含有过多的能量。同时,还会要求孕妇定期测量血糖,记录饮食日记,学会如何保持血糖平衡。
一日门诊教你“吃”与“动”
很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该如何饮食,怎样运动。“其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很多食物是可以吃的。”杨倩倩建议,孕妇在家做饭更有利于控制血糖,在血糖保持平稳的情况下,一周也可以允许自己“放纵”一次。比如,如果想吃酸辣粉,可以吃75克干粉丝,再加上适量蔬菜,如果放了花生,就要减少坚果的摄入量。每天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当加餐,但总量不应该超过一个拳头大小。
针对血糖控制不佳或不知道如何控糖的孕妇,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还开设了一日门诊。从早晨7点半开始,医护人员会带着“糖妈妈”体验一天的饮食和运动,提供一对一的健康指导,帮助她们建立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最终实现平稳控制血糖。
二胎准妈妈刘冰(化名)在生育第一个孩子时就得了妊娠期糖尿病,这次,她于7月7日参加了一日门诊体验,了解了早餐可以选择哪些食物,而饮食教育中的食物交换让她学会了如何扩展食谱。“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不少控糖知识,这次我肯定也能生个健康的宝宝!”刘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