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的来历
在楼北大街北段路东,有一处被称为“相府”的大院,是清代开国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的傅以渐的故居,其大门南向,门前的东西街道就叫做“相府街”。在楼北大街的路西,与路东的相府街正对着,有一条狭窄弯曲的小胡同,顺胡同西行200米,原有一座龙王庙。
关于这座龙王庙的来历,传说与傅以渐有关。傅以渐少年时学习特别刻苦。在读书时,凡有不解之处,就四处访师问友。有一年夏天,傅以渐因与学友探讨学问,在城东某庄小住了两日。夜间忽降暴雨,连下了三个时辰,凡地势低洼处皆积水较深,大小河沟均被灌满。傅以渐回家时,道路难行,绕道大半天,才来到运河岸上。而运河中的水,也几近“爬”上岸来,原先常在渡口处摆渡的小船俱不见踪影。傅以渐站在河边,心急如焚:“眼看天快黑了,渡船还能来吗?这可怎么回家呢?”
越是心急,老天越不作美,忽然风起云涌,阴云密布,眼看大雨又要降来。徘徊于运河岸上等待渡船过河的人们,纷纷散去,各自寻找避雨或借宿的地方去了。而傅以渐并不死心,还想着回家读书,所以迟迟不愿离开河岸。雨滴落了下来,越来越大,越来越紧,傅以渐跑到附近一个破庙里暂时避雨。他怕把随身携带的书籍弄湿,便扒下大褂将书层层包裹严实,然后塞在怀中,用手紧紧搂着。他站在庙门口处,眼睛紧紧盯着河对岸,盼望突然出现船只,嘴里不由祷告道:“河中的神灵,帮帮忙吧,傅某发达后一定为你建庙宇,塑金身。”
话音刚落,河中心陡然出现一只小船,有个老汉摇着双桨急速驶来。尽管风浪很大,老汉却驶得极稳,眨眼工夫就停在了岸边。傅以渐赶紧跑向前去,喊着:“老大爷,将我送过河吧。”老汉点点头,然后哈哈笑了两声。随着他的笑声,风止了,雨停了,西天露出火烧云。
傅以渐登上船后,小船慢慢启程,行速极缓,老汉和傅以渐边聊边摇桨。老汉说:“阴雨天,我从来不摇船,今日看到河对岸有一团瑞气,以为有贵人现身,所以启船过去,助贵人一臂之力。”他又说:“你怀中有书,学问已进腹中。天道酬勤,像你这样的爱学之人,前程无量。”
傅以渐说:“谢谢老人家的吉言。老人家急人所急,傅某日后定当报答。”傅以渐问起老汉的年龄,老汉嘿嘿笑着:“从来不记那个,生死顺应天意。”
靠岸后,傅以渐一步跃上岸来,他回头要与老汉告辞,不料小船已经不见了。傅以渐对此甚感疑惑:“莫非真遇上神灵了?”
若干年后,傅以渐中状元,做高官,长期居住京城。有一次,他到龙王庙上香,看到龙王塑像,觉得十分眼熟。他猛然想起当年那个摇船的老汉,那模样与这个龙王好像啊。
到这时,他才明白,当年那个帮他渡河的就是龙王啊!他想起自己说过“建庙宇,塑金身”“日后定当报答”等话,便决意在家乡择址修建龙王庙。
傅以渐给家乡的朋友们写信,谈起为龙王建庙之事,得到众人响应。他们便在相府街正西方向的一处空闲地方,由人们自愿集资捐款,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庙宇,塑立起龙王的泥塑神像,并用傅以渐信中的“龙王庙”三字制作了匾额,悬挂于山门之上。
龙王庙建成后,香火甚盛,逢旱年,大家都在此祈雨、唱戏。后来,庙宇经历了多次维修。到清末民初,开始颓废。在1929年前后的“拉庙运动”中,庙宇被毁,龙王塑像被推倒。后来仅余一间旧屋,供奉龙王牌位。1947年,旧屋拆除。从此,龙王庙踪迹全无。
(高文广 搜集整理)
感谢聊城市文联、市民协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