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我来守护!
聊城第一批“名城卫士”正式上岗
本报讯(记者 刘亚杰)市名城办于6月初启动实施了聊城“名城卫士”志愿者招募活动,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聊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增强市民对聊城名城的自豪感、对名城保护的使命感和保护意识。经过积极组织发动、政审外调等程序,确定了20名市民为聊城市第一批“名城卫士”。7月12日上午,我市对第一批“名城卫士”现场颁发了聘书,“名城卫士”将在聊城历史文化名城巡查监督、创作宣传、保护利用等方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此次活动吸引了大量聊城市民参与,大大调动了聊城市民参与名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米市街作为我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前的条件比较简陋,通过不断修缮民居和改善居住环境,当下的米市街已经从‘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历史文化气息愈加浓厚。”作为聊城第一批“名城卫士”,雷浩说,成功入选“名城卫士”是荣誉也是责任,他会继续怀揣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对名城保护的使命感,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为聊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我的母校聊城一中与运河相邻,与古城相望。在母校就读的三年间,我无数次走过崇贤桥,无数次漫步古城。如今,重新焕发活力的老城区再次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我由衷地感觉到了家乡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和底蕴。”“名城卫士”志愿者张维政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为聊城名城保护贡献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力量。
今年以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管局、东昌府区政府、市旅发集团等各有关部门、单位,全力以赴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整改工作任务落实。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民意调研,充分听取群众诉求,按照群众意见反复研究完善设计施工方案;注重项目细节,下足绣花功夫对项目进行精细化提升;加强专家指导,推进成立名城保护研究中心、百姓议事厅,广泛招募‘名城卫士’,推进编制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民居修缮技术导则、建立名城责任设计师制度,名城保护工作不断规范完善。”聊城市住建局党组成员、聊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济哲表示,我市全面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公布了第一批市(县)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地段;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软件开发,进入试运行阶段,将其打造为聊城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和宣传、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教育与应用的综合性数字化展示平台;推进古城活力提升,对古城业态和商业运营进行整体策划,加快海源雅集等民宿示范项目建设,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放开古城四口街外的四大街车辆通行,在古城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艺活动,古城人气逐步提升。
我市将按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指导意见,持续完善聊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工作,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实施名城保护提升项目,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全面提升聊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