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追击千里 挽回损失六千
本报记者 赵艳君
7月27日一早,看着自己微信入账6000元,田圳(化名)长长地舒了口气。这意味着,那件困扰他数十天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
说起这件烦心事,田圳一边埋怨自己轻信他人,一边向李文昊、胡慧军等莘县公安局燕塔派出所民警表示感谢。事情要从一个多月前,他从网络上刷到的一则“电摩出售信息”说起。
6月3日,田圳在一网络平台上无意中刷到泰安人高申(化名)发布的一个视频,对方声称家中有辆闲置的电动摩托车欲出售,车辆性能良好,价格公道。当时,田圳刚好有购置电动摩托车的需求,见此信息,遂私信对方,表达购买意愿。双方随即加为微信好友并商议好了价格,6月7日,田圳将6000元购车款一次性转给高申,然后便坐等自己心仪的那辆车。
6月11日,车运至莘县。然而,因高申偷换车辆以次充好,田圳拒绝收货。此后,双方争执不下,高申也没再重新发货,后来,他干脆直接将田圳拉黑,两个人彻底断了联系。
7月1日,苦寻高申无果后,田圳到燕塔派出所寻求帮助,希望民警可以想办法找到对方,并让其退还自己的6000元货款。
根据田圳提供的高申及其父亲的联系方式,民警李文昊多次尝试发送短信联系高家父子。很快高申父亲有了回应,听完民警所述事实后,他表示将尽力联系儿子,并尽快退回货款。这期间,高申始终没有任何回复。
几天过去了,田圳非但没有拿到自己的货款,就连高申的父亲也不再接听他的电话。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来到派出所报警,请求立案调查。李文昊也没有料到,原本对方说好的退还货款,缘何几天过后突然变卦?于是,他再次联系高申的父亲,此时,对方声称儿子不服管教,自己也无可奈何。
7月5日,派出所正式立案调查这起网络诈骗案,在多次联系高申无果后,对其进行上网追逃。7月24日,在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办案民警通过分析研判,确定了高申在青岛的位置。紧接着,燕塔派出所所长蒋民学,迅速指派李文昊、胡慧军等人赶赴青岛,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高申抓获归案,并连夜将其押解回莘县。
归案后,高申的认罪态度较好,如实供认了自己的诈骗事实,其家人如数退还了受害人的全部货款,并请求田圳谅解。
7月27日,田圳赶到派出所,顺利拿到了自己被骗的6000元钱。
对此,民警提醒消费者,网购时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且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慎重缴纳“定金”或货款;对商家通过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的销售行为,要谨慎下单,不要相信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也不要被明显低价位商品宣传所误导;无论线上线下,消费者购物时应保留好相关原始记录,如:该产品页面宣传、直播时的广告宣传、商家承诺内容截图、聊天记录、购买记录、支付凭证、物流信息等,防止商家删除相关信息后难以取证,给后期消费维权增加难度。


鲁公网安备3715020200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