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肝炎日
这场宣传活动“肝”货满满
本报讯(文/图 记者 吕晓磊)“我知道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还是第一次听说。”“戊肝是一种由戊肝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病毒性肝炎,也被称为‘吃出来的肝炎’,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当天上午,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聊城大学联合在聊城大学医院开展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向公众讲解肝炎有哪些症状及如何有效预防、如何规范治疗等。
近几年,我市成人病毒性肝炎呈高发态势。资料显示,我市2017—202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在95.52/10万—102.91/10万之间。其中,甲肝呈散发状态,2017—2021年发病人数在18—39人之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乙肝发病率为84.20/10万—92.12/10万之间,15岁以下人群发病数较少,主要集中在20—55岁人群;丙肝发病率为8.07/10万—10.22/10万之间。戊肝主要呈散发状态,2017—2021年发病人数在32—53人之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
盛夏时节,很多市民喜欢到地摊吃烧烤,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副所长刘婷婷告诉记者,路边摊的食物虽然美味,却也大大增加了感染甲肝和戊肝的机会。刘婷婷提醒市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勿食生冷食物,食用海鲜和肉类时要充分煮熟。去卫生条件达标的浴场游泳,到干净卫生的餐厅吃饭。“预防肝炎,还要注意切勿大量饮酒。”刘婷婷说,很多人喜欢在夏季饮用啤酒,以为啤酒对肝脏伤害小,其实不然,无论白酒还是啤酒,其中所含的酒精都会对肝脏造成负担,长期大量饮用容易患酒精性肝炎。同时,刘婷婷也呼吁市民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要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遏制肝炎危害。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通过免费检测、健康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市民传播肝炎防治知识,让市民充分了解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期以及如何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病毒性肝炎的科学认识,有效增强市民的防治意识。


鲁公网安备3715020200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