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座次有讲究 你坐对了吗?

本报记者 陈金路

“头一杯,咱几口喝完?”每天,在聊城各大酒店,觥筹交错的场景频繁上演。“酒桌上浸润着浓浓的风俗和人情,若对这种风俗和人情一知半解,难免会遭遇尴尬。”7月29日,耄耋之年的聊城民间文史学者刘洪山说。

酒桌上不能随便坐

“聊城的饮食礼仪主要集中在酒桌上,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喝酒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形成了独特的酒桌文化。”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生导师孙雪岩表示,在聊城,酒桌的座次大有讲究。一般来说,门口对面的座位是主人或者东家(就是买单请客的人)的位置,被称为“主陪”,酒桌上有时戏称主陪为“庄主”。坐在主陪对面的人是协助主陪招待客人的人,通常酒量比较大,善于活跃气氛,其所坐的位置称作“副陪”。主陪和副陪位置的餐巾叠法与其他位置的不同,主陪的餐巾一般是折叠成圆筒形状插在杯子里,而副陪的餐巾则是叠成扇面状,其他位置的餐巾则是三折呈花瓣状。“客方或主方一进屋就能识别出酒桌的布局,哪个位是主陪,哪个位是副陪,哪个位是主宾。”聊城民俗研究者小辰说。

坐在主陪右手边的是主宾,即被宴请的那位最重要的客人,坐在主陪左手边的是次宾,重要程度仅次于主宾。相对应的,副陪右手边的是三宾,左手边是四宾。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一般遵循陪人与宾客交叉坐的原则。“有的人对酒桌座次不太清楚,将三宾或四宾‘礼让’到中间位置,或者陪方人员自己坐到三宾或四宾位置,对懂规矩的人来说,这样的‘礼让’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小辰说。

酒桌上喝酒有讲究

“聊城人喜欢用玻璃高脚杯喝酒,这似乎有水浒好汉之遗风。”研究聊城民俗多年的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辛灵美说。

宾主落座后,开始倒酒。首先,每人先倒满一杯,叫“门前杯”,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这杯酒每人都必须喝,不喝就是对主人或者东家的不尊重。“门前杯”这杯酒当然要由主人带领大家喝。一般主陪要有一个开场白,说明这场酒席的缘由、意义等,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即说这杯酒要分几口喝完,并给这个数字附加一个意义。比如,六口是“六顺”,七口叫“七上”,谐音“起”包含“升官、发达”的寓意,都是讨口彩、图吉利。这杯酒一般不碰杯,聊城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是在举杯的时候可以在桌子上点一下,叫“过电”。

主陪带领大家满饮此杯后,则轮到副陪发话了。同样的程序:先客套一番,再定标准,一般口数不得多于主陪带的口数。一般情况下,两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红耳赤、脚下升云。喝完第二杯,客主可以互敬,也就是说,酒桌上任何人之间可以单独喝酒了,喝多喝少两人自行商定,自由随意。大多时候,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第一轮是主宾与主陪,副宾与副陪,以此类推。此时是酒桌上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席间劝酒的花样也很多,宾主的关系一下子能拉近许多。“若不懂酒桌礼仪,在主陪、副陪带酒期间,假如一个人突然站起来端起杯子敬主宾或其他客人,场面就显得非常尴尬,这叫不懂规矩。”小辰说。

2022-08-02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6261.html 1 酒桌座次有讲究 你坐对了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