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病房里,我的心才是踏实的”
——记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区主任张月英
本报记者 沈欣欣
9月6日7时30分,64岁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区主任张月英准时到达办公室,来不及休息,她便走进三病区病房里查看病患情况。
“在家待不住,脑子里有做不完的事,只有在病房里,我的心才是踏实的。”张月英告诉记者,医院已经成了她的“半个家”。
今年是张月英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区工作的第42个年头,本该退休安享晚年的她选择继续坚守岗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医疗事业。
“精神科医师面对的是一个弱势但具有极大危险性的群体,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和高度的责任心。”作为病房主任,张月英几乎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努力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矛盾和困难,真正做到了用心干事、热心干事。
据了解,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住院病人无家属陪床,衣、食、住、行均需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烦琐、难度大。平日里,对于拒食的病人,张月英总是亲自上阵,喂水、喂饭,甚至指导帮助病人洗澡,从不嫌脏、怕累。
在常人眼里,这些工作都应该由护士或家属去做,但在张月英看来,帮助病人料理个人生活的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与行为治疗。
对于兴奋躁动的病人,她总是不顾个人安危,组织科室人员对病人进行有效处置;对于救助站送来的“三无”流浪患者,张月英总是耐心以言语或书写的形式与他们交流,根据病人的只言片语,帮他们找到亲人;对于贫困的病人,她总是带头捐款捐物,帮助病人及家属渡过难关。
张月英有两部手机,一部用来接听工作电话,一部用来接听患者家属电话,这两部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不漏接任何一个电话,无论何时何地她都耐心接听,并定期对院外病人进行回访,以最佳的服务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参加工作以来,张月英先后荣获省“三好一满意”示范标兵、市“百家健康卫士”、市“十佳医德标兵”、市“知名医学专家”等称号。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且致残率较高的顽固性疾病,张月英带头攻坚克难,不断用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努力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带领大家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她订阅了大量的有关书籍及杂志,并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交流会或学习培训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及时掌握了本专业各家学说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熟练地掌握了有关医疗技术、临床用药及特殊检查技能,能将国内外新技术及时用于临床,为精神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疑难病症有独特的见解和合理的治疗方法。工作以来,张月英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纠纷及差错,切实实现了医疗安全零纠纷、医疗服务零投诉,成为无数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