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兜”起服务群众大小事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付茂生 秦丹丹
“我只打了一个电话,地里庄稼被别人树木遮阴的事就解决了。”9月17日,说起不久前的一次经历,东阿县铜城街道孙庄村村民孙刚祥很是感慨。
8月10日,孙刚祥看到自家地里的玉米被邻家杨树遮阴,棵矮叶黄,便拨打了网格长孙刚华的电话,要求解决问题。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这一问题就解决了。
铜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秋荣告诉记者,街道党工委致力于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网格服务,让群众办事“找多人”变成“找一人”,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也是公共服务的大平台,更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铜城街道辖14个新村、6个社区。按照“规模适度、界线清晰、无缝覆盖”的原则,不交叉重叠,不留空白区域,铜城街道将辖区划分为106个基层网格,并以“忠实可靠、人岗相适、业务精通、务实管用”为标准配备了106名网格员,网格员的姓名、电话、服务内容、照片都被制成公示牌悬挂在村街显眼位置。
织密网格管理“一张网”,兜起服务群众大小事。铜城街道常态化推进党员干部下沉网格一线,街道干部兼任网格指导员,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工作重心下移,拉近干群关系,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王秋荣说,这一举措以“小网格”托起“大民生”,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基层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网格员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张网“兜”起服务群众大小事,小网格也有“大职能”。在铜城街道,有事就找网格员已成为群众的习惯。群众家里的急事难事,一个电话、一声招呼,网格员便第一时间回应,彰显了“源于群众,贴近服务群众”的优势。
疫情防控期间,网格员协助做好摸排、登记、备案、拍照上传、情况汇总等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启动后,网格员一马当先,针对独居老人容易受骗上当的情况,上门为老人讲解防范养老诈骗知识……对此,王庙子村网格员姜玉春说:“我们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值得。”
网格员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宣传员”“数据信息采集员”“民生事务服务员”“治安联防巡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特殊人群帮教员”作用,做到群众意见第一时间听取,群众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惠民政策第一时间落实,群众关切第一时间回应,群众矛盾第一时间调处,群众疑惑第一时间解答。铜城街道用网格化管理这枚“绣花针”穿起了基层治理服务的“千条线”。
铜城街道党工委深谙网格队伍培训管理的重要性,对网格员定期培训、定期“补课充电”、定期测评,并建立了网格长述职制度、履职登记公示制度、激励制度、学习制度,用好作风换来了工作实效和群众口碑。2022年1—8月份,铜城街道先后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24起,采集各类信息1629条,口头调解324起。
王秋荣说:“网格员们走街串巷,从社情民意信息采集到日常工作,从排查隐患到解决难题,每天接触到的是家长里短,但切实解决了群众的烦忧,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