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照料、康健……老年人多样需求都满足
我市多元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本报讯(记者 王培源)红烧肉、清炒甘蓝、白菜豆腐,再加上一份小米粥……11月7日11时30分许,开发区滨河社区幸福食堂准时开饭,记者来到这里,看到老人们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自己的午餐。
“这里的饭菜味道好,荤素搭配,吃着不腻。”“家里不愿意动火了,就到这里来吃,方便得很。”……听到老人们的夸赞,开发区党工委滨河社区网格第一书记张倩十分高兴。张倩给记者算了一下,80岁以上的老人,每顿饭补助4元,这样的话,他们自己大约花4元钱就能吃一顿饭。
民以食为天,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解决好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今年,我市重点推动“幸福食堂”民生工程,探索“配餐式”“点餐式”等多样化运营模式,在城区先行试点建设52处幸福食堂,根据老年人少油、少盐的饮食特点,并结合老年人的营养需求,推出多种套餐,荤素搭配。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幸福食堂还提供配送服务。目前,幸福食堂已录入老年人信息12710人,累计就餐75249人次。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以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空巢”老人、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断增多,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我市着力构建养老、敬老健康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群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人们身穿运动服,在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内运动,既锻炼了身体,身心也得到放松……这是记者11月9日在阳谷伏城医养中心看到的场景。走进阳谷伏城医养中心,由老年公寓、旅居公寓、福寿护理院、鲁西南医院颐康分院、四季养生餐厅、颐乐水疗养生馆、综合服务中心康泰楼七大功能区组成的建筑群让人叹为观止。该中心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可容纳养老床位近2000张,引入国际领先的CCRC持续照护模式,实行医、食、住、行、乐“五维一体”运营和“三级诊疗”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致力于让入住的老年人过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
在今年市民政局公布的聊城市2022年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结果中,阳谷伏城医养中心凭借自身优势和综合实力,在众多参评机构中脱颖而出,由上一年度的“三星级”成功晋升为“五星级”,是聊城市唯一一家“五星级”养老机构。
今年,我市继续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积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规范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行为。
自2021年10月份以来,开发区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7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智慧养老服务引擎,与16家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1.1万余名老人免费用上养老服务智慧终端,而这只是我市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养老无忧”的一个缩影。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蕴含着老年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衡量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文明程度。我市积极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全方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更好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建立“信易+”联合激励机制,整合各领域和行业典型,依据信用信息评价结果,围绕减免费用、享受优惠、免交押金、降低门槛、优先办理、简化程序、享受便利等方面实施奖励激励措施,目前已在“信易+养老”等12个应用场景创新开展,让信用真正惠民便企,让诚信主体有获得感、荣誉感。创新“为老”志愿服务模式,始终把“为老”志愿服务作为一项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有效载体,完善“为老”志愿服务机制,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物质等各方面的需求,打造文明助老新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