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需开胸!市二院巧施手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本报讯(记者 张琪)“现在胸口一点儿也不闷了,睡觉时感觉舒服了。”11月16日,前来复诊的市民李凤琴(化名)高兴地说。近日,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多学科分工合作,全力攻关,成功为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李凤琴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并且不必经受开胸之苦。
今年72岁的李凤琴,20天前感冒后出现胸闷、气短、走路喘不上气、夜间咳嗽、难以平卧等症状,家人十分担心,带她来到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就诊。
经心脏超声、心脏CTA等检查,李凤琴被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主动脉瓣是连接心脏与全身其他器官的重要‘门户’,患者之所以感到不适,是因为缩窄的主动脉瓣口严重阻碍了心脏血流的通过,导致全身主要器官供血不足。”该院心内科副主任邹玉刚介绍,传统外科手术,需要开胸建立体外循环,让心脏停跳后再进行手术,而李凤琴患有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血管重度狭窄疾病,并且身体肥胖,实施传统外科手术风险很大。
听到需要开胸,李凤琴的家属一方面担心她的身体承受不住,一方面也担心手术费用会较高。眼看患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经综合评估后,邹玉刚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TAVR主要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在患者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植入,恢复瓣膜功能。”邹玉刚介绍,此手术听起来简单,但对技术要求很高,术前需要经过详细评估,还需要心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科、手术室、ICU、介入室、超声科、核磁CT室等多科室密切协作,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
患者的家属了解情况后,立即同意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固定导丝、保持张力、释放瓣膜、缓慢脱钩……邹玉刚团队两个多小时就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群体中最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心脏瓣膜病之一。邹玉刚表示,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猝死风险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长期以来,主动脉瓣狭窄需要实施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而部分患者由于年龄、基础疾病、存在手术禁忌等原因,无法实施外科手术。TAVR创伤小,不需要开胸,也不需要建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恢复快,1—2天即可下床,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