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我们直播间‘正常营业’”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洁
有了堂食,城市才有了烟火气。
在经历了十多天的漫长等待,堂食终于恢复了。“现在几乎每天一睁眼就开始回复群里的消息,好像比原来更忙了。”12月6日中午,刚刚下播的一耕火锅店店主王雪告诉记者,最近几天,她既要兼顾门店的大小事宜,关注门店运营状况和人员排班,又要给各个门店派单为消费者答疑。她说:“我们要付租金,要给员工发工资,希望自己做的品牌能活下去。如果能把这些都挣出来,哪怕通宵直播,我也不觉得辛苦。”
餐饮业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但部分餐饮企业并未就此“躺平”。暂停堂食期间,餐饮人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
“以前店里每天都有人排队,没时间,也没想过去直播。疫情期间,无法忍受每天的零收入,在家第三天,我就开通了直播。”设计套餐、准备文案、买直播工具,自己摸索几天后,王雪逐渐找到一些门道。“抖音上卖衣服的、教化妆的、剪头发的,各行各业,干什么的都有。可能你去刷的时候根本不是为了找吃的,但是你现在看到了,你想吃了,我们就是成功的。哪怕你没下单,但你刷到我们,一次、两次、三次,总能记得。”
“亲,我们直播间‘正常营业’,下方链接里可以自己选择套餐,您一定要看一下9块9的牛肉……”直播期间,这句话王雪每天要重复几十次。由于直播团队为临时组建,平时忙于厨房和运营的“主播”们,在首次面对镜头时也曾出现尴尬、发呆的小插曲,但随着每次直播后的反思与总结经验,王雪和同事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与控场能力也随之提高。这一过程也被他们戏称为“摸着石头过河”。
目前,王雪每天通过直播间能卖出几千元的餐品。但这需要她在镜头前熬到深夜,跟所有进入直播间的用户互动。王雪让记者看了自己的抖音平台业绩数据并说:“11月20日1.77万元、21日1.72万元、22日2.17万元、23日4980元……11月20日开始硬着头皮开直播,不逼一下自己永远不知道哪里才是下一步,哪里才是出路。”
“比起平台上冷冰冰的外卖链接,直播间能亲眼看到货真价实的食品,特别是热气腾腾刚出锅的时候特别诱人。”市民秦俊霞表示,现在短视频平台会根据用户和地址自动推送附近的商家,可选择的商家特别多。“疫情期间商家直播的价格非常合适,我们囤了不少堂食套餐券等着以后用,薅了不少羊毛!”
虽然堂食已经恢复,但线下消费的恢复是逐渐爬坡的过程。对人力和预算有限的小店来说,直播间卖餐曾经是堂食关闭时期的雪中送炭。如今堂食恢复,商家们依然没有放弃直播,因为疫情过后,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未如期而至。“对于‘后疫情时代’,人们还在持观望态度,尤其最近网上不少信息提示,要减少非必要外出,不聚集少流动,所以虽然开放堂食了,出来吃饭的人并不多。”开发区等风塘素食店店主王霞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