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我的“阳康”之路

本报通讯员 马林文

我成了单位首位“小阳人”。单位、家里两点一线工作生活模式,无外出,口罩天天“长”在嘴上,咋会中招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辗转难眠。但事实胜于雄辩,核酸检测结果“铁证如山”。

收到单位的通知后,我便开启了居家治疗模式,但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种莫名的“负罪感”油然而生。首先,担心同事被传染,其次,害怕传染给家人。后来看到他们都是健康的、安全的,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才好受了些。

接下来,我便单独住进了一个房间,吃饭、睡觉、洗浴都与家人分开,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幸亏家里提前备足了药物,我仔细翻看了各种药品的说明书,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密切地关注着当下疫情的动态和自己身体的变化。

第一天,不发烧、不咳嗽,没有丝毫症状。我坚信自己的身体有顽强的抵抗力,老伴儿和孩子都夸我有一副“铁身板”。

第二天,吃完早饭,我正躺在床上看书时,突然感觉有轻微的头痛、困意袭来。我猜想此时我体内的病毒开始和免疫系统“交战”了。我放下书,喝了杯水,盖上被子便睡了。中午吃饭时,感觉浑身没力气,走路时腿像灌了铅一样,两个字:难受。到了晚上,根本不愿意吃饭,我强打精神吃了几口,总有种想吐的感觉。平时最爱吃的食物此时也没有什么诱惑力了。我整个人都蔫了,晚上睡觉时盖了两床被子,出了一身汗。

第三天,嗓子发干,浑身疼痛,尤其是原来受过伤的左胳膊疼得让我受不了。

第四天,嗓子沙哑,同时伴有咳嗽。

第五天,轻微的咳嗽,新冠肺炎症状基本消失。身体轻松多了,人也有了精气神。

第六天、第七天,身体状况感觉基本恢复正常。

我庆幸自己挺了过来,正在奔向“阳康”的路上。

通过查看新闻媒体上的各种资料,我了解到感染新冠病毒后,每个人因体质不同,症状也不相同。但不管有哪种临床表现,既然是“病号”了,就得好好休养。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要感谢这三年来国家对人民群众的精心护佑,举全国之力让全民接种免费疫苗、免费进行核酸检测,将新冠病毒的危害性、传染性降至最低。

我认为感染新冠病毒并不可怕,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如果阳了,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有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有家人细致入微的照顾。其次,要正确服用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最后一点,要加强锻炼、注意补充营养、多休息。万物生长靠太阳,强身健体靠锻炼。如果自身的免疫力增强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也就小了。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愿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大家都安好!

2022-12-23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23267.html 1 我的“阳康”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