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本报讯(记者 林金彦)3月23日,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获悉,根据国家、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市政府近期印发了《聊城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全面达成。
我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立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六个新聊城”的奋斗目标提供巨大动能和根本保障。
据介绍,聊城“无废城市”建设范围为全市行政管辖区域,包括8个县(市、区)、3个市属开发区。以2021年为基准年,2022年—2025年为建设期。《方案》建立了我市创建的指标体系,提出了49项建设指标,包括25项必选指标,23项其他指标和1项特色指标。到2025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全面达成,打造信息监管“一张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赤泥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2%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市城区和其他县(市、区)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分别达到55%和45%,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全面铺开,力争建成“无废细胞”300个以上。
《方案》针对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乡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再生资源和美丽聊城建设领域,确定了七项重点建设任务,分别是:促进重点产业提质“增绿”,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构建多元化循环发展模式,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分类,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提升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完善回收网络布局,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以绿色创建为引领,加快推进美丽聊城建设。
我市建立“无废城市”建设考核机制和评估机制,每年度对各级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同时,我市逐步开展固体废物领域的专项立法工作,形成完善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将“无废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各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