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
布衣诗人谢榛
武俊岭
曹嘉、谢榛进入一个雅间。不一会儿,进来三人,向曹嘉行礼。
曹嘉指着谢榛对三人说,这是大诗人谢榛,先生字茂秦,山东临清人。
三人对谢榛拱手,说,久仰,久仰!
谢榛也拱手还礼,说,客气,客气。
随后,曹嘉把三人介绍给谢榛:一位姓李名濂,祥符人;一位姓高名叔嗣;最后一位姓张名元。
大家随即落座,开饮。
三杯酒下肚,谢榛说,刚进开封城门,我就看到了这里的人物繁华。想想西汉时候,梁孝王在这里兴建梁园,延揽文士,枚乘、邹阳之辈因此写出那么多好文章。到了北宋,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等文人学士数不胜数。感觉那时似乎皇帝对文人多有宽容。
说完,他举起酒杯敬向曹嘉,说,曹知府,请接受我的敬意。你我在京师虽然接触不多,但脾气相投。这就是所谓缘分吧。
曹嘉说,老兄不必客气,咱俩喝这一杯。
李濂见谢榛见识渊博,又与曹知府关系那样好,率先站起来敬谢榛酒。之后,他吟出一首诗:
晨出南薰门,驾言登吹台。天远红霞明,地广嘉树栽。邹枚骨已朽,梁王安在哉。吁嗟歌舞地,樵牧令人哀。
谢先生,您给提提意见!不要顾及我的面子,我经得起批评!
匆匆听了一遍,谢榛便感受出这首诗的优劣。他喝一口水,看大家一眼,然后直视李濂,说,您这诗有千古兴亡之叹,五、六两句,确实沉郁。起句,有魏晋诗歌的气势,也不错。只是三四两句,写景虽有功力,可惜不能与全篇相融。您有诗才,只是对诗艺研究不够。这个好办,以后多看盛唐诗歌就是了。
一席话说得李濂汗水直流,他站起来,给谢榛倒水,说,先生之言,让我茅塞顿开。谢谢了!
叔嗣、张元二人,见李濂那样恭敬谢榛,也立即热情地敬酒。
叔嗣说,不知先生对李梦阳的诗歌有什么看法?
谢榛说,李梦阳是七子领袖,理论、诗歌都有一套,只是他提出学习诗歌要像学习书法那样一字一字地临摹,就不对了。诗歌与书法,不是一回事。说完,看看曹嘉。因为曹嘉是李梦阳的亲外甥。
曹嘉大度地点点头,说,茂秦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这是在研讨诗歌。
叔嗣站起来,说,谢先生所论有理!随即,叔嗣背了一首李梦阳写开封铁塔的诗。
背完后,便问谢榛,先生,这诗如何?
不错。
叔嗣对谢榛简单地说不错二字似有不满。他说,空同先生十一岁跟随父亲李正于开封生活,对开封风物观察很深,又博览周王府所藏书籍,所写诗歌,自然不落俗套。
说完,斜眼看向谢榛。其实,叔嗣曾经受教于李梦阳,不免有所偏爱。
谢榛不能不多说一点了,老弟所见不差!李梦阳确实不是一般人物。
说完,谢榛即兴背诵起李梦阳的诗来。
张元说,还有何景明,他在开封也写了不少诗。随即,他背诵了一首《大梁行》。
谢榛听了,说,何仲默这诗,好处在对比鲜明,用典恰当。李、何同为七子领袖,两个人的母亲生他们前,都梦见太阳入怀。一个叫梦阳,一个叫景明,都与太阳有关。
曹嘉一直眼含笑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他从这些文士的言谈中获得很多乐趣。于是,他举起杯子,说,诗人们,大家干一杯。
众人响应,一饮而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