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61岁吴怀国坐公交车来聊城日报社送手写稿,他说——

“晚报副刊是我的精神寄托,祝她越办越好!”

吴怀国和他的手写稿

本报讯(文/图 记者 张承斌)“您好,我是吴怀国,昨天跟咱报社工作人员联系好了,今天过来投稿。”3月15日上午9时许,聊城日报社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一大早从茌平专程坐公交车赶到报社,送来了一篇题为《麦收》的手写散文稿。聊城日报社通联部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听他讲述了他的“文学梦”以及他与《聊城晚报》的故事。

吴怀国是茌平区乐平铺镇南大吴村人,今年61岁,从小就喜欢文学,上学后一直梦想着考入大学中文系深造。后来,由于家中兄弟较多,为了给父母分担压力,吴怀国读完高中便辍学了。没能考入理想的大学追寻自己的文学梦想,成为他心中的一大遗憾。

后来,吴怀国干过十几年的民办教师,也做过各种生意。如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生活上不愁吃穿,他埋藏在心底的文学梦又苏醒了。

吴怀国是《聊城晚报》的老读者,尤其喜欢阅读《聊城晚报》副刊版面。“我特别喜欢副刊版刊登的文章,这些文字总是很容易引发我的思想共鸣,触动我的内心。晚报副刊是我的精神寄托,祝她越办越好!”提起和晚报的不解之缘,吴怀国这样说道。后来,他开始有了向《聊城晚报》副刊投稿的想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从小在农村长大,吴怀国对农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创作的第一篇文章《麦收》就和乡愁有关。在这篇文章里,吴怀国详细描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老家的麦收情况,文章细节丰富、可读性强,字里行间真情流露,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具有聊城民间特色的农业生产画卷。

“现在生活好了,我也有时间创作了。我打算多写一些文章,争取出一本书,把乡愁留住,同时也让当代的年轻人更好地了解过去,给他们一些启迪和思考。”采访最后,吴怀国告诉记者。

2023-03-17 61岁吴怀国坐公交车来聊城日报社送手写稿,他说——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28937.html 1 “晚报副刊是我的精神寄托,祝她越办越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