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远眺 风景这边独好
文/图 本报记者 马永伟
聊城古城区四面环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一座桥连接古城内外,方便着人们出行。
游客可分别经由东关桥、西关桥、南水桥和北关桥进入古城区。此外,如果你厌倦了开车的无聊和停车的不便,可以戴上头盔骑着电单车,或者甩起胳膊迈开脚步,通过另外一座桥自东往西踏入古城。
这座桥,便是位于古城东北角和东关桥遥遥相望的东升桥。
一段过往
七旬老人见证古桥三次变迁
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结构精巧……现在的东升桥为三拱桥,中间有一大拱,两侧各有一小拱。桥下水流潺潺,美不胜收。桥梁两侧的20块栏板上,雕刻着荷叶与荷花。荷谐音为“合”,寓意团圆平安。
记者在东升桥桥头悬挂的“桥梁信息牌”上看到,桥梁长度为49.8米,建成时间为2009年。
生活在运河岸边已67年的窦延举说,从自己小时候记事起,东升桥就一直存在,现在的这座桥其实是“三代桥”。
“‘一代桥’是单拱桥,东西两侧非常陡峭,走在上面不安全;‘二代桥’是座平桥,无拱,水泥桥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3月30日,站在运河岸边的自家小院里,窦延举对几十年来东升桥的变迁记忆犹新。
小院里,粗壮的柿子树和枣树已绿意葱茏,一旁的梨树枝头,一簇簇云锦似的梨花正迎着春天怒放。在小院里搬个马扎坐上去,抬头北望,东升桥的点点滴滴,老人如数家珍。
“‘二代’东升桥南北两侧安装有铁质护栏,每天都有很多人和车辆从桥上通过。”窦延举老人的说法也得到了在附近散步的杨先生的共鸣。
“原来这座桥的交通很繁忙,人们从这里通过,去逛百货大楼,或者去环城湖(东昌湖)畔游玩。”杨先生回忆说,“原来的环城湖畔不是水泥砌的平台,是长满杂草的斜坡,还有枝条垂地的老柳树。桥北有个大斜坡,孩子们经常在斜坡上骑着车子飞驰而下,现在想想挺危险,不过那时候真是觉得太酷了。”
“时间长了,东升桥成了危桥,这才有了现在的‘三代桥’。”窦延举介绍,“桥面进行了拓宽,重新设计成拱桥,仅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更方便游客欣赏东昌湖美景了。”
一幅美景
可揽城湖相映成趣 可观河湖交相辉映
东升桥一头连着铁塔商圈,一头直达北城墙路。桥梁西侧矗立在路边的旅游导引牌显示,通过此桥,往西可通往宣威门、绮园和金方昌故居,往东可至护国隆兴寺、铁塔参观。站在桥头凭栏眺望,可见碧波荡漾的东昌湖、悠悠流淌的古运河、古色古香的古城,历史和现代交融,城市文化底蕴分外厚重。
桥梁东西两侧的金枝国槐、刺桐、石楠树等滋养着春天的养分,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桥梁南侧,紫荆花、垂枝桃等花开正艳,将春天装扮得五彩缤纷。如此旖旎风光,自然让东升桥成为很多市民游玩赏春、打卡拍照的目的地。
祝雨婷目前在聊城一所大学读大三,3月31日下午,她和闺蜜一起赶到东升桥桥头拍照留念,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自己和春天在一座端庄秀丽小桥上的美好邂逅。
家在古城区的许文良正一身短袖短裤,在桥南侧的步道上慢跑。他手腕上佩戴的手环显示,当天他已跑了近9000步。“一到周末我就习惯沿着古城跑一圈,在东升桥伸展一下,再欣赏一下河湖美景。咱聊城的风景,看不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东升桥就这样记录着一个人和一段风景的相遇,沉淀着一个人和一段岁月的相守。这些相遇和相守,则让东升桥和它连接的古城在日复一日中变得更具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