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功:一雕一琢尽显枣木之美
本报通讯员 史奎华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赋枣》中形容枣树“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意为枣树的果实鲜美可口,枝干是上好的木材。枣木木质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良的家具和工艺品制作原料。开发区北城街道刘岗村村民张保功醉心于枣木雕刻艺术,精心选择枣木原材料,经过遴、制、修多道工序,制作成造型简洁、稳重大气、富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光岳楼”“中国壶”“地排车”“纺车”等作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乏对现代审美的探索,让枣木充分展现当地文化魅力。
张保功今年55岁,已有35年的木匠手艺史。一块枣木拿到手,张保功会反复端详,根据枣木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走势等来构思,对枝、须、洞、节、疤、纹理及色泽进行搭配。遇到特殊形状的枣木,张保功则会细心揣摩,依形而雕,做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北城街道大瓜园村公益人士、聊城沐蓉心理教育咨询公司董事长杨春出资,在该村创办了家庭“聊城手造”展室,展出张保功制作的各种农耕及历史文化工艺品,供游客、学生及村民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