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关爱 送给特别的你
——走进精神科护士的日常
文/图 鞠圣娇 张晨
与32名同事一起,负责两个病区100余名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是张国强的日常工作。
作为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一病房的护士长,有着15年护理经验的张国强曾在上班第一天就遭到了患者的谩骂。当时他迷茫、紧张,“不好意思地说,像大多数人一样,年轻的我也害怕来自患者的伤害”。
渐渐地,张国强体会到了患者内心的痛苦,即便是疾病好转,他人的异样眼光也会让患者喘不过气。曾经有一名躁狂症患者,已达到出院标准,但家人担心他回家后旧病复发,不愿意将他接走,这让患者很伤心。因此,张国强把患者当成亲人、朋友,注重跟患者沟通,向患者传递他的真诚。之前,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怀疑饮食中有毒药,不肯吃饭,张国强端起饭碗一口一口地吃给患者看,消除患者的戒备心理。
“精神科护士工作很辛苦,充满挑战,要求我们眼睛看得准、脑子转得快。”张国强说,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患者的言行存在不确定性,有时会无端攻击他人,这就要求护士要特别留意患者的一举一动,预知患者的突然冲动,及时采取措施。患者病情的变化也体现在其言行中,需要护士甄别。
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是精神科护士工作的一部分。有些患者没有自理能力,吃饭吃药、大小便、洗脸刷牙和洗澡、换衣服,都需要护士的督促,甚至协助,有时护士还要处理患者被大小便弄脏的衣服。“有一类木僵状态的患者,看似安静不动,但却是最难护理的,容易出现压疮。”每遇到这类患者,张国强都提醒大家不能放松警惕,这类患者保持固定姿势、无言语交流、大小便在床上,甚至把枕头撤掉,头部保持悬停,生活起居完全依靠他人。但患者精神活动并未停止,且容易被外界暗示,如果护士说话时不注意,就有可能加重病情。
从药物和简单的工娱治疗,到如今多种多样的非药物疗法,市四院的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张国强作为实践者,对此深有感触。这些技术丰富了患者的生活,拉近了医护与患者的距离,增强了彼此的信任感。最近,医院开展了叙事护理实践,倡导护士在沟通中走进患者内心,感受患者故事,这让张国强对工作有了新的想法:“了解患者,疗愈患者,也是疗愈自己的过程。”
“工作15年,感谢医院提供的平台,让我从‘新手’成了别人口中的‘专家’,经验丰富了,内心也更强大了。”张国强说,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很多学问,他将带着同事一起探索,为守护患者健康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