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王葵花
在新时代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其智力得到开发、智慧得到发散。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有必要调整其教学方式,将创新思想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通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样能够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可以从完全相反、对立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在处理问题时,利用逆向思维能力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信息充分挖掘出来,进而为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讲解《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学生知道这节课的主题是通过揭示科举制度罪恶的一面,对封建科举制度给知识分子造成的毒害进行批判。尽管科举制的弊端比较多,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制度破除了封建贵族世袭制的垄断,将更多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提供给了广大平民知识分子,为封建社会培养出了诸多人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历史上未出现过科举制度,那么当时的社会将会面临何种局面?
借助这一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将他们引入事物双重性的逆向思维训练中。《孟子二章》中提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启迪人们,只有逆境才能铸就人才。但顺境就无法成就人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依托顺境,人们可以避免走弯路,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就能够取得成功。因此,学生需要珍惜当前良好的学习环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努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而且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成为新时代下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