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龙舟的历史有多久远吗?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2020年东京奥运会皮划艇项目决赛前,竞技龙舟作为展示项目在赛道上劈波飞渡、奋勇行进。
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龙舟,为何能划入世界舞台?让我们从出土文物“羽人竞渡纹铜钺”的三个看点探秘中国龙舟的前世今生。
早于屈原始于吴越
龙舟竞渡起源于这件“风”字形铜钺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但早在屈原之前,其实就已有竞渡。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说,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而出土文物“羽人竞渡纹铜钺”正好可与闻一多先生的判断互相佐证。
1976年12月,在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石秃山旁边的农田里,一位老农挖到了一件色泽金黄的器物,即战国时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这是迄今中国以“竞渡纹”为纹饰的首件文物。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件铜钺不仅证明了2000多年前先民就已掌握了赛龙舟这项体育运动技能,也可能是最早记录世界划桨水上运动的重要器物。
从舟到龙舟
历代王朝轮番上演赛龙舟场面
“钺者,大刃之斧也”。从外形上看,钺和“斧”很像,其开始作为兵器和刑罚器使用,后来演变为象征身份和王权的礼器。
这件铜钺体积偏小,不像作战实用武器,也没有使用痕迹,应是代表王权、王法的器物,细看外观就能体会名字中“羽人”和“竞渡纹”的含义。
铜钺整体呈“风”字形。上方,两条盘旋的“龙”昂首相对、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方则以一条窄窄的弧线作“舟”。上下一起看,正好呼应了“龙舟”的称呼。
舟上4人双手持桨划船,动作整齐划一,除了头上迎风飘扬的羽冠,整体画面与“赛龙舟”无异,这是“竞渡纹”的直观体现。
划船人为何头戴如此夸张的羽冠?这是出于于越先民对鸟的崇拜。他们自称“大越鸟语之人”,后人也称他们为“羽人”。“羽人”用羽毛装饰身体、以龙舟作载体,以最快的速度追逐他们的图腾崇拜——鸟,羽人竞渡也就作为日常标配被刻在了铜钺上。
划龙舟的习俗从古至今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竞渡活动已全民普及。到了汉代、南朝,定期在五月初五这天举行龙舟活动。隋朝曾上演过龙舟赛观者如云的壮观景象。到了唐代,龙舟竞渡的空前规模用百舸争流形容也不为过。正如钺上那4名于越先民一样,历代划手们生生不息地竞渡、竞渡、竞渡,将团结拼搏、奋勇向前的龙舟精神代代传承。
中国龙舟划向世界舞台
如今,这件沉默千年的国宝级文物,频频在体育活动中现身。北京申办奥运会时,“羽人竞渡纹铜钺”作为中国悠久体育竞技的实物史料,成为申报依据之一。它还是宁波市申报“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时的申遗标志。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的创意logo还将其与亚洲艺术节经典A型图案相结合。
龙舟虽然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但受到很多国际友人的喜爱。2019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在宁波开赛,正式向世界发出邀请。
如今,国际划联正全力推动龙舟进入奥运会。期待这条“中国龙”能飞渡山海,融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让更多人了解龙舟文化、热爱龙舟运动,以龙舟精神传承经典国粹。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