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户居民的烦心事解决了
本报通讯员 邓飞飞
挖沟、运土、埋管网……5月27日,东昌府区振兴路星光3号、5号临街楼小区的下水管道重新铺设完毕,困扰300余户居民的污水外溢问题终于解决。
星光3号、5号临街楼小区是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商住老旧小区。由于建设时间早,排污管网逐渐老化,已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今年4月,物业撤出小区后,垃圾无人清理、污水外溢、下水道堵塞、管道破损等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
小区居民和临街商铺共用一个排污管道,商铺厨房污水排入小区化粪池,长时间油污淤积造成管道堵塞,井盖周围泛着油污,空气中飘着臭烘烘的油腻味,不仅影响临街楼的住户,旁边的后许小区居民经过中间通道时,也要遭受恶臭的困扰。“小区建成后我就住在这里,近几年这种问题越来越多。”“物业撤出了,只能找社区帮忙疏通管道,我们都不想下楼,真是让人头疼。”“进地下室都得蹚着污水,满地都是黑汤子,臭味熏天。”谈起管道堵塞的场景,居民们苦不堪言。
“小区总出现污水堵塞、倒灌、外溢的情况,居民住着不舒心,甚至引发邻里纠纷。我们也着急,社区多次协调环卫处抽污清淤,及时解决居民燃眉之急。”新区街道文锦苑社区党委书记杜茂辉说。星光3号、5号临街楼小区排污管道年久失修,大部分下水管道已锈蚀,下水管网坍塌,社区协助小区疏通管道也是治标不治本,下水管道仍频繁堵塞,污水外溢问题也越发严重。
为了彻底解决小区污水外溢、管道堵塞问题,文锦苑社区党委运用“四点”工作法,决定重新铺设排污管道,让居民早日摆脱管道堵塞带来的困扰。
找准“下小区”的切入点。该小区有多名离退休老干部和老党员。文锦苑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居民—社区”共治模式,积极引导老党员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加强宣传引导,让居民增强“小区是我家,共建靠大家”的自觉性,发挥“微单元”“微网格”的作用,做精做强基层治理“末梢单元”。
紧扣“察民情”的着力点。文锦苑社区党委、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离退休老党员组成社区“敲门组”,入户走访收集民意,将居民意见收集汇总,问需于民,聚焦为民。居民提需求、老党员提建议、社区出方案,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抓住“解民忧”的关键点。文锦苑社区党委成立纾民解困小组,联系多部门协商,多次与施工团队实地勘察,不断商讨、更改施工方案。社区党委根据民情民意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及3号、5号楼维修污水管道民情恳谈会,居民、待选物业、网格员、社区四方会谈,共话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寻求最优方案。居民签字同意后,确定施工方案。
做实“暖民心”的落脚点。经过紧张施工,污水管道重新铺设完毕,小区污水外溢问题彻底解决。由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离退休老党员组成小区巡查自治小组参与小区共治,形成长效监督巡查机制。同时,社区党委牵头引进物业,做好后期小区环境维护,为居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困扰这么长时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以后再也不用为污水外溢的事发愁了。社区真是为我们办了实事、解了难题!”家住振兴路临街楼小区3号楼的居民郭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