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
◎刘旭东
走“读”,并非只在学校上课而不住宿之意,而是我自己命名的一种读书方式。
我才疏学浅,平生没读过多少书,更没读过多少好书。年少时家境贫穷,物资匮乏,又赶上知识荒芜的年代,该得到的营养没得到。到了中青年,又忙于生计,也没有多少闲暇时间和闲情逸致读书。
退休后,时间和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了些,但有了照看孙辈的任务,再加上喜好舞文弄墨、吹拉弹唱,沉下心来读书的时间还是不多。我平时喜欢走路,近几年更是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日行万步”的计划。于是,我便根据自身情况,想出一种新的读书方式——走“读”。
走“读”,实际上是听,边走边听,以听代读。为了给听书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我尽量找僻静的地方走路。怕手机声响干扰别人,我就用蓝牙耳机,后来又买了三四个大小不等、功能不同的便携式蓝牙音箱。
几年来,我用走“读”的方式,比较系统地“读”了许多以前渴望读而未能读的书,弥补了一些遗憾。盘点这几年来手机里收藏的我走“读”过的书籍和音频、视频,可谓五花八门,比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古典文学、国学名著听书合集》《超400个名家演讲(视频合集)》《100个医疗健康演讲干货合集》等,我用耳朵贪婪地汲取着感兴趣的知识。感谢网络上的有心人、热心人,给我提供了那么多值得走“读”的文章、音频和视频,使我丰富了精神世界,增长了知识,开启了智慧,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我还把这些内容分享给朋友,建议他们也听一听。
去年,我来烟台儿子这里居住。小区紧靠一座小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前不久的一天上午,天气晴好,我在山腰的广场上听着《典籍里的中国》第十一集《传习录》,独自一人走“读”。眼前是翠绿的小山,我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昂着头,迈开大步,甩开双臂,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当听到王阳明辞世前说的那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时,我不禁潸然泪下。听完后,看看时间,竟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小时,“微信运动”上显示9000多步。
如今,我已近古稀之年,要趁着还算耳聪目明的年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读书、多学习。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是要继续做一名“走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