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记录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麦场拾零

1959年,莘县北街青年突击队在打场。(选自《聊城图片百年》)

□ 纪邦丽

改革开放以前,争秋夺麦是相当累的活,夺麦累于争秋。在麦场轧麦、打麦是麦收中技术含量颇高的活,每样活都有名称,且大多离不开场。

所谓场,就是晾晒打轧麦子的地方,叫麦场,一般设在地头或村头。杠场,是准备麦场的过程,是麦收的准备环节,包括薅、耙、泼、洇、杠等过程。薅场,就是把准备作麦场的麦地里的麦子薅去,不用镰刀割,这样不留麦茬、易于杠轧;耙场,是把薅去麦子的麦地用耙耙平,再用耢或拖板拖平;泼场,就是将拖平的地方用水泼透,生产队里的男女老少都参与,大人担水,小孩儿抬水,与泼水的人员合理分工,高效省劲;洇场,即泼场后不能立即杠场,太泥泞不行,太干也不合适,要停一段时间,使其洇透,晾至多半干;杠场,则是场洇好后,在上面铺一层往年的麦秸,用石磙碾轧,使其结实平整。

晾场。杠场结束以后,不能马上使用,要晾晒,使其干透,变干变硬,利于打轧麦子。

进场。把麦个子(麦秆割倒以后,用草绳子捆成捆,一捆就是一个麦个子)用车拉进或肩挑进麦场。有农谚说,“麦子进场,小知了(一种小型蝉)叫娘”。

摊场。阳光好时,把拉进场的麦个子均匀地摊开晾在场上,叫摊场。

和撒场。把麦个子上的草绳子抽去,用叉把麦个子挑开,使其厚薄均匀,易于晾晒。

晒场。和撒场完毕,把麦子放在阳光下晒,使其进一步干燥。

轧场。用人力、牲畜或拖拉机拉着石磙碾轧麦子,使其脱粒。

翻场。轧场时,上层的麦穗先脱粒,为使下层的麦穗也尽快脱粒,用叉把轧过的麦子翻过来。

拾场。在轧场过程中,有一些在边缘的麦穗轧不着,就用扫帚往里扫一扫或用叉往里拾一拾,使其能被轧着。

拾倒场(拾掇场)。经过数遍碾轧,麦穗上的麦粒基本脱净,这时被轧扁且开裂的麦秆就变成了麦秸。把麦秸用叉挑出来垛成垛,再把麦稳子(麦秸挑出后剩下的麦粒和麦糠的混合物)堆成堆。

扬场。这是麦收时节最具有技术含量的活,一般在黎明或黄昏,在风力和风向都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进行。扬场的人用木锨把麦稳子撒向空中,在风力作用下使麦粒和麦糠分离开,麦粒落下,麦糠飘向远处,这个过程叫扬场。俗话说得好,“会扬的一溜线,不会扬的一大片”。技术好的人借风力把麦糠吹到一边,麦粒落下后,慢慢形成纺锤形麦粒堆;不会扬的人撒上去,麦粒和麦糠会混合落下,就是罗场高手也很难区分开。

罗场。在扬场过程中,随麦粒落下的还有没脱去外壳的麦粒,叫麦鱼子,两头细、中间粗,形状像小鱼,总体比麦粒轻。每扬一锨,少量的麦鱼子就落在麦粒上方,为了使麦粒更洁净,就用扫帚把麦鱼子轻轻扫出去,叫罗场。罗场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溜场。麦粒归仓后,再选一个晴天,把垛成垛的麦秸(里面还藏有少许麦粒)再摊开轧一次,让每一颗麦粒颗粒归仓。

看场。一般在麦子进场后,会派专人日夜看护麦场,防止偷盗或禽畜偷食麦粒。

合垛。麦收的最后一个环节叫合垛,就是把所有的麦秸合成一个大麦秸垛,用来喂牲口或烧火。当时,一个生产队一般合成一个大麦秸垛,垛的形体一般是倒圆台型或倒梯形,上面呈球面。合垛这天,生产队全体人员都参与,还要吃一顿团圆饭,一块儿喝一顿凉面条或吃烙油饼,庆祝当年大丰收。

(选自《文化阳谷·乡村记忆》,部分文字有改动。文章有些方言,主要用其音。)

2023-06-02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3746.html 1 麦场拾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