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大学生就业套上思想枷锁
□ 张英东
近日,浙江温州机场集团公示了2023年春季招聘拟录用人员名单,其中浙江大学毕业生陈某某应聘“场务及驱鸟员”岗位,成为关注焦点,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看到此消息后惊呼:浙大高材生去机场“赶鸟”,确定不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是否浪费,要看其是否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作为飞机起降场所的机场,鸟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飞行安全保障工作。据报道,此次招聘中,“场务及驱鸟员”岗位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要求为生物学、生态学、动植物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专业,其工作性质并非一些网友主观认为的简单拿个竹竿儿或竖个稻草人就可以做到。被录取的陈同学,毕业于浙江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完全可以算得上专业对口。
一个普通的工作招聘,为何会引发争议?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大学生就业存在固有的思想认知,给大学生就业套上了思想枷锁。有的人固执地认为,大学生作为家庭辛苦培养的“天之骄子”,就应该去做体面的工作。浙大高材生毕业去机场“赶鸟”,与他们的固有认知出现了偏差,产生了违和感。如果机场在招聘时,将“驱鸟员”改为“机场防范生物侵害安全统筹与协调专员”,也许一开始就不会引发人们如此关注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受多重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如果高校毕业生,包括名校毕业生,还是抱着“就高不就低”的择业、就业老观念,不愿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不愿去除思想枷锁,那势必会被社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