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生活化
□ 张帆
小学数学教学,是奠定学生数学思想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数学、爱上数学。从事数学教学近十年来,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注重生活化,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首先,教学关系应当更加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打破过去那种“我站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灌溉式教学关系,建立起教学互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新型教学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当尽量多地增加生活化的“教学道具”,比如学习圆柱体,可以准备水杯、硬币、铅笔等;学习计量单位时,可以准备电子秤、砝码等。增加生活化的教学道具,有利于让学生从被动听转向主动学,让学生置身生活中积极思考、主动提问、高效交流,让整个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教学内容应当更加生活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在学习100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制作一些纸片作为道具,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在学习形状的时候,可以利用放学后延时时间,让学生在校园内寻找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物品,教师用手机拍照并做成课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播放。
另外,教学手段应当更加生活化。教学手段的生活化应当体现在方方面面,仅以小学数学习题为例:一般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使用现有的习题册,因为方便、快捷;但现有的习题册往往不具备特殊性,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应当适当增加一些符合班级特点、符合地方特色的习题,比如学到分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全班人员为分母,以女生数量、男生数量分别为分子,然后配合一些场景,制作新习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更直接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作者单位:临清市老赵庄镇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