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五次住院,老人选择同一病房

□ 鞠圣娇

“在这里住院,我们放心!”7月3日,聊城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内,67岁的刘昊华(化名)要出院了,他的儿子刘明(化名)看到他精神饱满,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这是刘昊华第五次到这个医院接受治疗了,重症医学科主任张风涛等医护人员成了老人在医院的“家人”。

刘昊华和张风涛的“缘分”还要从2018年的一个雪天说起。

当时,刘昊华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晕倒在火车站。聊城市第五人民医院急救中心120救护车将老人送到医院时,老人处于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状态,重症医学科医师对老人进行了抢救,老人的症状得以缓解,意识逐渐清醒。然而,没过多久,老人的病情出现反复,意识又开始模糊,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纠正缺氧。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老人的情况比较危险,必须争分夺秒抢救。”张风涛回忆道,他跟家属沟通后,带领科室人员对老人进行气管插管,“老人属于小下颌、高喉头、困难气道,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张风涛和同事们谨慎、认真地操作,但这个过程中,老人因为缺氧导致心脏骤停,救治团队一边为老人做心肺复苏,一边继续插管。当高难度插管完成后,医护人员继续按压心脏5分钟,最终,老人的心跳恢复。在进行抗感染、扩张气管、化痰等综合治疗后,老人病情好转。

其实,就在张风涛接到老人时,刘明并不相信该院医护人员的实力,也多次联系其他医院,想给老人转院。但张风涛详细地为刘明讲解老人病情的严重性,并给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案。他的真诚打动了刘明,刘明决定继续让父亲在该院治疗。老人在重症监护病房期间,家人无法陪护,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服务让刘明深受感动。有时,医护人员也会让老人用手机和家人视频连线,看到父亲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刘明很高兴。

后来,刘昊华要出院时,张风涛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他,让他有事随时打电话咨询。张风涛也经常电话回访老人,询问老人的近况,给予其生活指导。张风涛的关怀又一次感动了刘明,刘明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有了全新认识。

由于老人年龄大、基础病较多,几年来疾病反复发作导致呼吸衰竭,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救治难度一次比一次大,但每次刘明都将老人送到张风涛这里,用刘明的话说就是:“有你们照顾他,我放心。”每一次,张风涛和同事都全力以赴,以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让老人转危为安。说起这些医护人员,老人也满是感激:“他们经常跟我聊天,安慰我别着急,好好养病,还定时帮我翻身、拍背。”

从不信任到信任,从信任到成为“一家人”,张风涛和团队用一言一行换来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他说:“患者用‘信任’激励我们,我们用‘爱’倾囊相助。这样的医患关系,真好!”

2023-07-06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4385.html 1 五次住院,老人选择同一病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