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陪伴患者,市四院医护人员获赞——
“你们是医生护士,也是我的家人”
□ 文/图 鞠圣娇
“护士长,我回家后一定好好吃药,坚决不能让老毛病再犯了。你们比我的家人对我还要好。”6月19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四院”)一病房A区,33岁的张峰(化名)要出院了,看着和自己相处了两个多月的医护人员,他的眼眶湿润了。
张峰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一直没有稳定工作。受疾病影响,他的精神状态一直在抑郁、躁狂两种不同的状态下转换。最近一次住院前,张峰因为躁狂症发作,花钱大手大脚,没钱了就找别人借,家人只能不停地帮他还钱,苦不堪言。如今,即便他病情好转了,家人也不愿意接他回家。
“我啥时候能回家啊?家人是不是不要我了?”张峰又气又恼,甚至拒绝治疗。察觉到张峰的情绪后,市四院一病房A区副护士长刘多君多次找他聊天,并反复做他家人的工作,争取其家人的理解。“只要张峰好好吃药,就跟正常人一样。”“张峰现在恢复得挺好了,也很配合治疗。”刘多君没少替张峰向他的家人表态,张峰的家人终于同意将他接回家,并答应配合治疗、监督他吃药。
市四院医护人员将“把患者当家人、为患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到该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大多没有家属陪护,有些患者还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医护人员除精心照料患者的生活起居外,为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他们还注重细节,对外称呼患者为“休养员”,在病房里称呼他们“大爷”“大哥”“弟弟”……一句句暖心的称呼,拉近了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每月16日,医护人员会定期给患者过集体生日,大家一起唱生日快乐歌、分享蛋糕,这让很多从未过过生日的患者深有感触。“一位大爷在我们这里过生日时,泪流满面地告诉我,自从他母亲去世后,就再也没有人记得他的生日了。家里人都嫌弃他,而他从我们这里感受到了温暖和尊敬。”刘多君说。
在市四院,每个病房每天都上演着令人感动的故事。该院古城院区精神科三病房有一位年轻患者小帅(化名),爱生气,智力较低。每当他说“我不想吃饭”时,护士们就像哄小孩一样,告诉他父母会因为他不吃饭而伤心。一名老年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怀疑饭菜有毒,将饭菜泼到医护人员身上。老年精神科的护士们不急不躁,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亲切地称呼她“大妈”“奶奶”。这名患者逐渐放下了戒心,主动讲起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一名40多岁的患者住院后因不能陪孩子过年而封闭自己,精神科二病房的医护人员反复安慰她,“梅姐”“丽梅”的称呼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市四院医护人员靠着真诚的服务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有的患者在接到该院电话回访时,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还想着我,你们是医生护士,也是我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