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律己
律己,就是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就是从思想上、品德上、行动上从严要求自己,经常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不护短、不怕丑、不怕痛,有过必改,有错必纠。律己是古人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严于律己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重要标准。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体现在对道德规范的遵守,而且必然是一个严于律己而不是自我放纵的人。
古人对律己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律人必先律己。古人认为,“善败由己”,事业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自己造成的,主观因素起主要作用,对任何事必须“归咎于身,刻己自责”,对自己严格要求。反之,“好责人者,自治必疏”,喜欢责备别人的人,必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正确的做法是,“君子责己,小人责人”,“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事情做不好要尽量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要埋怨他人,所谓“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二是正人必先正己。古人认为,“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只有自己品行端正才能教育别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人信服。孔子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人如果不能端正自身言行,就不能要求别人,即使勉强要求了,也难以令人信服。三是律己务必从严。孔子主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律己必须宽于待人。古人认为,“居心要宽,持身要严”,对待别人要宽厚,对待自己要严格;人如果能真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严于改己”“恕己及物”,这就体现出仁义了;“能克己,方能成己”,唯有能克己律己之人才能成为道德上的“成人”。(选自《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部分文字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