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面对 规范治疗
走出尿毒症认知盲区
□ 鞠圣娇
当听到慢性肾病控制不佳会发展为尿毒症时,很多患者都会难以接受,他们认为患了尿毒症就等于迈进了鬼门关。
“患者恐惧是因为对疾病不了解。其实尿毒症并不代表死路一条,可以采取干预措施来延缓肾功能的恶化,实现带病生存。”7月15日,赵冬慧介绍,尿毒症指的是多种原因导致肾脏损伤,发生到一定程度后,肾脏无法将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废物、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身体废弃物排出体外,导致人“中毒”的一系列综合征。
尿毒症患者需要采取措施来延缓肾功能的恶化。目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等是替代肾功能的主要方式。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透析方式不同,前者主要是在医院完成,需要借助血液透析仪器实现血液净化,达到清除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的目的,一般每周三次,每次透析过程4小时;后者主要在家进行,每天3—4次,每次20分钟,把腹膜透析液灌入人体的腹腔之中,经过液体交换以后,再把腹腔内的液体放出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的作用。采用何种透析方式,需要结合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赵冬慧同时也是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主任,她的患者中,有的已经坚持血液透析20余年,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其中的关键,就是患者要有良好的依从性,严格遵医嘱生活。比如,控制液体摄入,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不食用含钾元素、磷元素多的食物,限制盐(钠)的摄入,合理食用蛋白质;控制血压和糖尿病,使用药物时要遵医嘱,不随意用药。
对透析患者来说,医院的血液透析室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赵冬慧和同事们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呵护患者的心灵。有的患者离家较远,医护人员就尽可能早来医院开门,让他们在科室里等待;有的患者独自一人前来,需要吃饭喝水时,医护人员会主动提供帮助。“希望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亲情服务能让透析患者感到一丝温暖。”赵冬慧说。
记者手记
小毛病背后或藏着大问题
□ 鞠圣娇
在采访期间,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患者在就诊时说的话:“平时没大毛病啊,就是有点……”言下之意,他们自认为身体健康。不过,他们的身体真的健康吗?
其实,他们的身体不一定没毛病,可能没把身体的不适感放心上,不知道这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或者通过自我诊断,觉得不是大问题。然而,很多疾病开始的症状很有迷惑性,比如有人是心血管问题,疼痛却表现在胃部、肩膀等位置,一旦严重,可能是致命的。
把小毛病当回事,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大多数人却在做着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暴饮暴食、缺乏锻炼、通宵熬夜等不良习惯都可能损害健康。不可否认,有些疾病是自限性疾病,比如病毒导致的感冒、腹泻等,即便不治疗也可以自愈。但有些疾病,不治疗会逐渐恶化,而正规用药的前提是到医院进行规范诊疗,而不是自己给自己开药。
总之,我们要认真对待身体出现的小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小毛病拖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