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不如身教
□ 文/图 孙利
今年高考,我家孩子孙明彦成功考入他梦寐以求的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并且选择了心仪的专业。
我家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可以说名列前茅。在这12年的学习生涯中,我认为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好了,学习自然就好,而且还会事半功倍。
小学时期的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风往哪儿吹它就往哪儿长,正是塑形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依赖、亲近父母,并且听话、乖巧,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多陪陪孩子。
我认为,想让孩子有个好习惯,自己要先有个好习惯;要想让孩子做到什么,自己就要先做到,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
我家孩子7岁开始上小学。在生活上,我希望他活泼开朗、乐观积极,所以,我很少跟他说诸如“这不行,那不行”之类的话,在没出现大问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给他自由。但是,在学习上,我又希望他稳重、冷静,不急不躁、坐得住。因此,在他学习的时候,我会沉住气,认认真真地拿出自己的书,坐在他旁边一起学习。我用我的沉稳影响着他,这就好比一棵松,无需说话,只要站在旁边,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安静。话虽如此,但作为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不能让他们太过压抑。
就这样坚持下去,用不了几年,孩子就能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我们也能提高不少。与此同时,还能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有利于他今后的成长。
我还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如果想让孩子听话,家长就必须优于他,时刻走在他的前头,要让他崇拜你。否则,我们教育孩子时,他们可能会不服气。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无形之中影响孩子。
对于孩子的一些缺点,比如玩游戏、丢三落四等,家长不要将其放大,可以视而不见,漠然处之。我家孩子七八岁的时候迷恋游戏,有一天他对我说:“爸爸,你看这游戏多好玩,我都过了好几关了。”我说:“这有什么好玩的,我不喜欢,我也不关心这个。”然后我就走开了。用不了几次,他找不到可以炫耀的对象,成绩得不到肯定,自然也就不玩了。
对于孩子的优点也不宜放大,我不太赞成鼓励孩子。我个人认为,过多鼓励、放大成绩容易让孩子自以为是,变得自负。当然也不能忽视他的进步,不然他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孩子过了小学阶段,到了十三四岁,生活、学习习惯也就基本养成了。孩子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对一些事物有了基本的认识,难免和我们吵吵闹闹,犯一些倔脾气。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家长没必要跟孩子争辩,我也不赞成以叛逆当说辞。其实,这个阶段相对较短,只要家长能耐住性子,多听孩子说说,几个月也就过去了。往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越早养成越好。如果晚了,那就不是“养”了,而是边“纠”边“养”,将花费更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