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僵硬、行动迟缓、平衡困难——

帕金森病是这么回事

□ 鞠圣娇

定五六个闹钟,到点必须吃药,否则身体就会失控,导致无法动弹或者无法控制肢体的震颤,甚至摔倒,这就是帕金森病患者面临的困境。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由于黑质(位于脑干的富含黑色素细胞的核团)发生病变,无法正常分泌多巴胺而导致的,其症状主要为肌肉僵硬、震颤、行动迟缓和平衡困难等。

这些症状,需要警惕帕金森病

82岁的市民林秀玲(化名)是一位帕金森病患者,每天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才能维持正常的吃饭、运动。

4年前,她出现了走路较慢、反应迟钝的症状,家人认为她是年龄因素导致的。后来她又出现了排便困难、睡眠障碍等症状,但家里人并不知道这是帕金森病引起的。直到她有一次因为心脏问题住院,通过多学科会诊,才确定患有帕金森病,开始规律服药治疗。

林秀玲的就诊过程很有代表性。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很多人只知道手抖是帕金森病的症状,其实很多患者一开始只是有肢体的僵硬感,没有震颤,这类患者为非震颤性帕金森病。”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医师刘怀新介绍,有的帕金森病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慢慢发展到上肢、下肢、头部、躯干,静止时震颤明显;有的患者在系鞋带、扣纽扣、写字时动作缓慢,不易维持身体平衡,走路易跌倒;有的患者出现嗅觉失灵、情绪低落、睡眠困难等非运动症状,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帕金森病没有明确的检查手段,大多依靠病史采集,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准确观察病情,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判断。

早干预,开展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作用和药效时长的不同,患者每天需要口服多种药物,一旦忘记吃药,就可能出现行动障碍或身体僵硬、抖动的症状。如果患者总是忘记吃药,体内的药物浓度发生变化,原本得以控制的症状可能重新出现,需要重新调整,还可能出现并发症。所以,像林秀玲这样的帕金森病患者都会定好闹钟,按时吃饭、吃药、睡觉。

刚确诊帕金森病的患者会经历药物“蜜月期”,即患者只需要服用少量药物就能改善震颤、僵直、迟缓等症状。但“蜜月期”一般持续3—5年,随着疾病进展,药效减退,出现“剂末现象”时,患者就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然而,每个患者的症状不同,需要量身定制用药方案,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控制症状,以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尽可能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运动疗法对保持神经功能也有一定作用,像太极、瑜伽、广播操等较缓慢的运动都适合帕金森病患者。

刘怀新提醒市民,帕金森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正规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基本不会影响寿命。因此,帕金森病患者不必悲观,遵医嘱服用药物、合理调整药物、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即可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2023-10-12 肌肉僵硬、行动迟缓、平衡困难——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9926.html 1 帕金森病是这么回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