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国:《聊城晚报》助我重燃文学梦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承斌
“我最近正在创作新的文学作品,过两天就把文稿送过去,感谢记者、编辑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是你们给了我继续追梦的信心和勇气!”11月13日,茌平区乐平铺镇南大吴村村民吴怀国对记者说。
今年61岁的吴怀国,从小喜欢文学,由于家中兄弟较多,为了给父母分担生活压力,他读完高中便辍学了。没能考入理想的大学继续追寻自己的文学梦想,成了他心中的一大遗憾。吴怀国当过十几年的民办教师,也做过生意。几十年如弹指一挥间。如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闲暇时间越发充裕,吴怀国隐藏在心底的文学梦又苏醒了,因为不会用电脑打字,他便拿起纸和笔开始了文学创作。
写完第一篇文学作品《麦收》后,吴怀国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投稿平台。“我是一个农民,没有什么经验,文章写好了,也不知道投到哪里。”吴怀国猛然想起自己订阅多年的《聊城晚报》,报纸上有副刊版面,何不尝试一下呢?于是他便拨打了党报热线2921234进行咨询。
“接到我的电话后,记者同志非常热情,说我随时可以带着文稿过来,这让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就这样,自今年3月起,吴怀国多次从茌平老家坐公交车来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通联部投稿,工作人员均给予热情接待,并对文稿及时进行整理、上传。截至目前,吴怀国已在《聊城晚报》发表3篇文学作品,分别是《麦收》《老邢》和《孙子的中考》,另有多篇文章正在审核中。
稿件的相继发表,给了吴怀国莫大鼓励和信心。“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刊登在晚报副刊版面上,我非常开心和自豪,这让我在花甲之年又有了继续追梦的动力。感谢《聊城晚报》的陪伴和支持,这段旅程我永远难忘。”采访最后,吴怀国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