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赵立峰:我为《聊城晚报》点个赞

赵立峰从报箱取《聊城晚报》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承斌

“走,我刚送完孩子上学,正好要去报箱拿报纸,咱们一块儿吧。”11月28日上午,在市城区柳园街道公园社区豆营颐景园A区,本报读者赵立峰对记者说。

赵立峰今年60岁,平时除了照看孙辈,其他时间基本都用来读书、看报。“我是个喜欢独处的人,沏一壶茶,点一盏灯,静静地读书、看报,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赵立峰说。

虽然与《聊城晚报》结缘时间不长,赵立峰却深深喜欢上了这份报纸。“前几天,从晚报上看到一篇《季羡林登上蓬莱阁》的报道,感觉很有文化韵味,也让我对季羡林先生多了一些了解。”赵立峰坦言,他喜欢文化和历史,《聊城晚报》上的文史文章他都会认真品读并剪下收藏。“两河之约 聊城手造”“你所不知道的聊城”“口述”“正在消失的老行当”“我生活中的文化‘两创’”栏目的内容,他都很喜欢看。

“前几天,阳谷青年何同猛在河南周口跳水救人英勇牺牲,咱们晚报在头版刊发了详细报道,我看后深受感动。这种正能量正是社会所需要的,晚报的及时报道不仅传播和弘扬了正能量,也体现了报纸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赵立峰感慨地说。

今年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对此,《聊城晚报》在末版“今视野”栏目连续转载多篇新华社相关报道,让广大市民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赵立峰说,这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很受读者欢迎。

豆营颐景园A区是个回迁小区,小区住户很多都是同村村民,彼此之间非常熟悉。“我经常把在《聊城晚报》上看到的有用、有趣的信息分享给大家,看到他们很感兴趣,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在这里,我为《聊城晚报》点个赞。”赵立峰笑着说。

“在这里,我提一个建议,大家也经常关注经济类新闻,《聊城晚报》在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可以更多一些。最后,衷心祝愿《聊城晚报》的明天更美好!”采访最后,赵立峰说。

2023-12-0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2329.html 1 赵立峰:我为《聊城晚报》点个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