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体外反搏治疗——
躺在床上的“马拉松”可治疗多种疾病
□ 文/图 鞠圣娇
在治疗床上躺好,接上心电监护仪,包裹上气囊套,伴随着充气泵有节奏的工作声,1月8日,正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体外反搏室进行体外反搏治疗的患者吴菲(化名)逐渐放松下来,很快进入梦乡。
据了解,体外反搏治疗是一种用外力辅助心脏做功、促进血液循环的无创辅助治疗技术。患者的小腿、大腿、臀部包裹上气囊套,利用仪器交替进行充气和放气。心脏舒张时,气囊充气加压,将血液驱回患者的上半身,增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改善脏器缺血状态,缓解患者头晕头痛症状。心脏收缩时,气囊迅速排气,降低心脏射血阻力,使血液加速流向远端,达到反搏作用。心电监护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患者的心率,据此调整充气、放气的频率,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吴菲今年30岁,背负着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近一个月来,吴菲经常感觉浑身乏力,曾晕倒过两次,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与生活。她曾到多家医院诊治,均未发现严重疾病,但症状一直无法缓解,最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医师详细了解吴菲的病情及诊治经过后,建议她尝试体外反搏治疗。连续治疗了两天,吴菲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明显变好。“变化太大了。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精神倦怠、有气无力、眉头紧锁。经过治疗,她现在像换了一个人。”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张云说,体外反搏治疗相当于“一次心跳,两次射血”,在不增加患者心脏负担的情况下,起到运动的效果,所以被称为躺在床上的“马拉松”。此外,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体外反搏治疗能够刺激其血管内皮产生保护物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大大增强心脏功能。
体外反搏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已有多年历史。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搭桥术后、换瓣术后、缺血性肾病、缺血性下肢动脉血管疾病、突发性耳聋、顽固性失眠等疾病,还可用于预防疲劳,此外,对于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自开展体外反搏治疗以来,改善了不少患者的健康状况。患者李强(化名)先后做了两次心脏支架手术,术后感到胸前区有不适感,遂来到该院心脏康复中心进行体外反搏治疗。一周后,他感觉前胸刺痛感和胸闷症状明显减轻,睡眠状况也明显改善。一个月后,李强的胸部不再有疼痛感,走路也比以前有劲儿多了。病好后,李强的心情格外舒畅,“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病人,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在该院心脏康复中心医患沟通群里,李强经常夸赞体外反搏治疗效果好。此外,该院还有一名突发性耳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尝试了体外反搏治疗,如今耳朵能听到声音了。
张云提醒,患者如果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情况严重,有感染、腿部血栓及出血倾向,就不能使用体外反搏这种治疗方式。患者需要在专业医师仔细评估后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