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春来临”

◎ 李学贵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吃过晚饭,我坐在客厅沙发上,手捧从聊城市图书馆借来的《吹角连营》,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不知不觉间已过了午夜十二点,我放下书,脱衣上床,却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书香袅袅,不绝如缕,我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昔日读书的一幕幕场景。

记忆中,我的阅读是从读小人书开始的。7岁那年,我第一次读小人书《海防小哨兵》。此后,整个小学阶段,我阅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历史名人故事和红色故事等方面的小人书。小人书里面的绘画大部分是工笔画,人物生动、线条优美流畅。每拿到一本小人书,我和小伙伴们就轮流看,常常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课间或者放学路上,我们经常为《水浒传》连环画、《三国演义》连环画等书里的一些英雄豪杰排名,有时还为这些英雄排名的先后争论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上小学期间,我不仅看了很多小人书,还阅读了《安徒生童话选》等童话故事书,以及任大霖的《儿童时代的朋友》等一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喜爱读书,我还得过奖状呢。

升入初中后,我的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读了《故事会》《少年文艺》《儿童文学》《读者文摘》等众多课外书刊。我尽情徜徉在那些散发着时代气息的经典故事和优美文章中,受益匪浅。记得我曾陆续从村里一位藏书较多的老教师那里借了刘鹗的《老残游记》,巴金的《家》《春》《秋》,冯德英的《苦菜花》,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王蒙的《青春万岁》,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等文学作品细细品读。这些书籍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沉浸其中,如痴如醉。有一次中午放学回到家,母亲把馒头和切好的茄子放到箅子上,又往锅里添好水,叮嘱我烧火做饭。我坐在锅台旁,一边捧着《高山下的花环》看,一边向锅灶内加着木柴。书中荡气回肠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以至于有火苗蹿了出来,把锅灶外堆积的柴火引燃了,我都没发现。后来,母亲从外面回来,高喊了一声“着火了”,才把我从沉醉中唤醒。当时堂屋里放着一个大水缸,我和母亲赶紧手忙脚乱地舀水灭火,最终及时把火扑灭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喜欢读书“惹得祸”呀!

20世纪90年代,我考入聊城师范学校,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借书,能阅读的课外书籍更多了。当时,我迷上了诗歌,经常去学校阅览室看《诗刊》《星星》《绿风》等诗歌刊物。我将一些优美的诗歌摘抄下来,还模仿着创作。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对诗歌的喜爱,我成为聊城市诗人协会会员,曾在《鲁西诗人》《聊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诗歌,记得那时同学们都羡慕地称呼我为“李大诗人”。

如今,线上阅读、电子书越来越受欢迎,但我对纸质书的喜爱程度丝毫未减,经常去聊城市新华书店买书,到聊城市图书馆借书。工作之余,捧着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细细品读,如同炎炎夏日品尝一杯芳香四溢的清茶,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2024-03-1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7016.html 1 读书不觉“春来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