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金灼南的书法

金灼南书写的“红星剧场”四个大字

临清 刘旭东

金灼南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古筝演奏和作曲方面的成就,对于他的书法,资料上少有论及。其实,他的书法在他整个艺术生涯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临清、高唐和夏津一带,提起金灼南,大多谈的还是他的书法。在临清市金郝庄方圆几十里内,至今还留有不少他所写的字幅、碑文、匾额、中堂和家谱等。

金灼南(1882—1976),临清市金郝庄镇(现金西村)人。出身于书法、音乐世家,祖父、父亲酷爱书法,金灼南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和严格的艺术训练。

金灼南得享高寿,活到94岁,学书达80余年。他最推崇的是颜体。在练筝之余,抻纸研墨,在帖学碑学中苦苦熬炼,心摹手追,并在长期的学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正、大、圆、光”的独特风格。他不仅擅写蝇头小楷,一字字如打印般均匀整齐,而且尤擅大字,众所称道的现康庄镇“红星剧场”四个大字即出自他手。

1953年,原清平县(旧址在现康庄镇)建起一座大型剧场,定名为“红星剧场”。时任清平县文化馆馆长的刘国宝(现金郝庄镇夏庄村人),聘请清平、高唐和夏津等地50多名能写善书者同写这“红星剧场”四字,优中选优以刻制匾牌,最后选中金灼南所写的四个字。半个多世纪以来,金灼南书写的“红星剧场”四个大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始终以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的笔力,令无数人赞叹不已。

在高手如林的书法大家中,金灼南算不上佼佼者,但当地人喜爱他的字,以藏有他的字为荣,对于他书法的喜爱和欣赏程度——也许由于艺术普及的原因——是不亚于其筝的。而书法与筝技这两种艺术门类也的确完美地统一在金灼南身上。琴书互补,艺魂共道,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彼此得神得韵,得笔得法。金派筝技的特点是刚柔相济、清新协调、声纯音正、古朴典雅,这使他的书法得以拥有“字外功夫”。字与筝相互融会,相互滋养,终于造就了这样一位艺术高手。

北京大学金开诚先生曾言,书法是人的另一个形象,即文化形象,反映的是创作主体的内在精神,表达了他的精神气象,包括他的学识、修养、品格和气度。金灼南的为人处世也如其书法一样:正直,大气,圆满,光明。金灼南始终保持低调的作风,淳朴敦厚,乐善好施,没有架子,为人师表,具有公认的好人品。因为不愿驳别人的面子,他也写了不少“应酬字”,以至于当地老百姓异口同声地说他“很好求动”。他天生就是那种与人为善的人。清平县文化原馆长刘国宝家中,有一幅金灼南所写的对联:“笔削山径作志书,勾提石记修人表”,正是金灼南当年书法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金郝庄镇夏庄村一名普通百姓家中,甚至发现了金灼南写的一幅劝人警世的《身家盛衰循环图》。

2022-02-1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720.html 1 金灼南的书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