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文化传承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体验”服务模式研究

□ 顾大强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递、传承、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基于人们对阅读的新要求(从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从文字阅读到图片、声音、视频等复合媒介阅读),图书馆需加强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借助数字技术,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提升公众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发挥好图书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让图书馆成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

聊城市图书馆探索“阅读+体验”服务模式,以“城市客厅”“知识服务”为理念,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打造了红色文化阅读区、心理科普阅读体验区、文旅教育互动阅读区、艺术视听体验区等智慧阅读空间,利用数字阅读、艺术视听休闲阅读、AR休闲阅读、AR文旅阅读、人工智能体验、5D影视体验等多样化技术手段,建立起综合型阅读空间,进一步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数字空间吸引力不足、阅读体验服务多样性与丰富性不够、不具“聊城风味”、不易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等不足。

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体验”服务,需根据读者需要,从精准、个性、差异、多元、创新的角度入手,优化活动形式。“阅读+体验”服务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社会热点调整服务内容、方式等;精准定位,为特定人群提供“点单式”服务;推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沉浸式阅读;融合地方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展现地方特色,体现聊城风光,助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与地域文化传承发展。

“阅读+体验”服务还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利用“点多、片长、面广”的优势,培养馆员骨干,建设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阅读服务队伍的主动性,通过“馆员队伍+社会人士+公共服务机构”的方式,加强与公益机构、大学生社团、中小学校等社会各类志愿者团体的合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优化创新“阅读+体验”服务内容,利用公共空间中的“阅读+体验”小场所、“阅读+体验+文旅”等形式,让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聊城市图书馆。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HZ2023016)

2024-03-19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7215.html 1 文化传承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体验”服务模式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