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理性发言 文字别成利刃
□ 郝凯
近日,聊城6人因为网络暴力被处罚,公安机关同时公布了与其相关的5起典型案例。在这些案例中,网络暴力的形式多样,既有在网络直播时口无遮拦,还有在短视频平台恶意中伤,发布一些具有诽谤性、污蔑性的图文视频,严重侵害当事人的人格权,严重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用法治方式铲除网络暴力,不仅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也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网络空间的内容庞杂繁复,“按键伤人”现象层出不穷。造谣诽谤,谩骂侮辱,每一次键盘的敲击都可能化为“利器”,“刺”向无辜的受害者。对于网络暴力,很多人有一种“法不责众”的看法,殊不知,一旦构成比较严重的犯罪,是不存在“法不责众”的情况的。网暴者不管是躲进电脑、手机里面,还是藏在昵称、头像后面,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公安机关通过技术手段侦查,能够很快找到网络暴力实施者,然后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公诉,最后由人民法院审判、量刑。去年7月28日,最高检发布9起依法惩治危害国防利益、侵犯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女子发微博侮辱英雄烈士董存瑞,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每个人都有权利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发布的言论能够产生不同的影响,善意的语言会温暖一个人,恶意的评论会对人造成伤害。最好全面地了解一件事后,再进行评价。同时,如果看到他人遭受网络暴力,我们要有勇气去保护,哪怕实在不愿意或者不敢牵扯到网络暴力中,也不要给施暴者更多的关注,否则自己无形中也可能会变成施暴者。很多参与网络暴力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逾越了网络社群边界,会给他人造成巨大伤害。互联网的“无意识跟风”聚集在一起,足以形成令人畏惧的破坏力量。
反思网络暴力,需要上网者提高网络素养。很多网络暴力是由于对信息的片面解读和传播产生的。不少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对于复杂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尚未了解事件原委时就产生片面判断,迫不及待地在网络舆论场“出刀”。
这些案例是警钟,提醒各位网民拒绝“信口开河”和“按键伤人”。正所谓,上网理性发言,文字别成利刃,千万不要伤人又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