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晚报》为媒
李正峰与恩师陶志明“戏”相逢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目伦
“在《聊城晚报》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恩师陶志明,这几天心情格外好。我今天再给大家唱几段,想听啥随便点。”4月22日,李正峰再次来到聊城公园“义唱”。
青海省西宁市豫剧团原团长李正峰今年3月初回到老家东昌府区梁水镇冻元村,在照顾好母亲的同时,他经常在下午到聊城公园义务唱戏,因为“戏好”,收获了大批“铁杆”粉丝。很多人专程赶到聊城公园,就是为了听他唱戏。3月28日,《聊城晚报》对李正峰进行了报道。
16岁那年,李正峰被时任聊城豫剧团团长的陶志明看中,选为剧团小班学员。李正峰说,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他至今难忘恩师陶志明的教诲,由于工作原因,两人30多年没见面了,这让他感到非常遗憾。如今回到家乡,找到恩师成为李正峰的一大心愿。“托朋友、问熟人,我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恩师,可一个多月来,没有一点音讯。”李正峰初次联系记者时说,为此,他的心情一度非常低落。
“你们得帮帮李团长,他经常向我们打听陶志明老师的消息,可惜我们不认识啊。”在开发区某汽车4S店做厨师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4月7日下午,李正峰再次联系记者,希望通过媒体寻找恩师,“多方打听没有结果,我实在没有办法了”。这时,在东昌府区民政部门工作的热心人贾双河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他的爱人与陶志明一家相识,由于更换手机找不到联系方式了,但陶志明的三女儿可能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工作,名字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华”。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位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工作的朋友,了解事情经过后,对方说那人应该是叫陶丽华。记者的朋友随后将陶丽华的电话号码发了过来。
李正峰拨通电话,说明身份后,陶丽华的语气从疑惑转为欣喜:“真是你吗,正峰哥?”
陶丽华告诉记者,前几天,孩子的爷爷翻阅《聊城晚报》时,看到有关李正峰的报道中提到了陶志明。一家人拿着报纸反复看,正想办法进一步确认和联系李正峰。
原来,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电话里,李正峰当即与陶丽华约定,4月10日去拜会恩师。
4月10日上午10时,李正峰按照约定,来到东昌府区粮食局家属院,去见日思夜想的恩师陶志明。进门后,行动不便的陶志明执意起身相迎,李正峰快步上前,两个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李正峰难掩激动,泪眼婆娑,陶志明也是声音哽咽。
落座后,李正峰询问了陶志明夫妇的身体状况,得知老人一切安好后,他讲述了自己离开聊城考入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省西宁市豫剧团工作的经历,以及退休回到老家的一些打算。
回忆当年,李正峰感慨不已:“在《三打白骨精》这场戏中,老师扮演孙悟空,我扮演猪八戒。老师的扮相、神态,当时无人能及,特别是翻跟头、拧旋子等武打戏,一口气就是四五十个。武松戏也是他的拿手戏。他还有一个绝活,学蛇吐信子,收放自如,没人能学会。有一年,老师带队去济南天桥演出,观众不让他走,连演了一个多月,场场爆满。”
李正峰介绍,恩师陶志明不但演起戏来不惜命,还排过很多戏,演员们吃饭、理发等也不要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艺术负责,让观众认可”。“我从小接受老师的熏陶,他说的那句‘跟观众要有眼神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也是我演戏生涯中一直践行的。”李正峰说。
“我今年85岁了,没吃过药,腿疼是练功时留下的老毛病。正峰的戏好,当年在《哑女告状》中扮演‘憨小’一角,形神俱备。如果他不离开聊城,一直跟着我就好了。”说起爱徒,陶志明话语间既惋惜又自豪。
陶志明是山东巨野人,出生于1939年4月,1953年参加工作,1999年6月退休。他从小学戏,1958年去了寿张豫剧团工作,1963年来到位于米市街的聊城豫剧团,1978年前后任团长。后来,他转到东昌府区粮食局第一面粉厂工作,直至退休。
“师生情,一世情,是金钱换不来的,一辈子也忘不了。”4月10日下午,李正峰把陶志明老人接到聊城公园“义唱”现场,连唱四段经典剧目,向老师汇报了多年来取得的成绩,补交了一份实力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