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节气文化涵养少年心志
——读《我们的节气》
○ 刘学正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我们的节气》是作家三耳秀才继《跟着节气小步走》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专为中国少年撰写的沉浸式二十四节气故事书。在他的笔下,时间不只是日历上持续更新的数字、钟表里传来的滴答声,更是一幅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一趟趟轻松有趣的心灵漫游。
该书延续了作者以往书中“小燕子”“小胖墩儿”“小吃货”“熊孩子”的人物设定,让四名性格迥异的“节气小使者”依次穿过春夏秋冬,感受自然界的节律变化,领略传统习俗的迷人魅力。在亲子互动与体验中,在思维导图和国潮风插画的浸润下,作者让节气文化的种子深植孩子们的心底,而从生根发芽到郁郁葱葱的过程,也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少年形象的内涵。
节气里的中国智慧,有助于启迪孩子的心智。在“谷雨”一章中,作者给“小燕子”说起了谷雨和汉字的关系,接着又讲述了仓颉造字的故事
节气里的物候知识,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在“夏至”一章中,“小胖墩儿”啃着西瓜问道:“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的离我们更近?”作者没有直接讲述答案,而是让他和“熊孩子”先看书思考一番。两个好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展开讨论,不仅弄懂了什么是近日点和远日点,还解答出了更难的问题:早上太阳近,为什么中午温度高?
节气里的人文精神,可以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斗志。在“寒露”一章中,作者带着“小燕子”“小吃货”“熊孩子”去登山,一路上赏景吟诗,好不惬意。他们置身于一派诗意盎然的秋景,《乡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岳》等都成了他们热聊的话题。在亲身体会到登山之路的曲折艰辛后,孩子们对“读书如秋日登山,风光在路上,境界在山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类是自然的孩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的节气》之于少年的意义,是走进华丽而厚重的文化时空,赋予只有铃声的“课程表”,以风声雨声、虫吟鸟鸣以及先民对自然的深情告白,构建人与世界博大而恒久的情感关联,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