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厚重历史 汲取文化滋养
——聊城“文博热”的背后
本报通讯员 田利芳
如今,聊城“文博热”持续升温,人们纷纷走进文博场馆感悟厚重历史,汲取文化滋养。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下属各文博场馆游客接待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其中光岳楼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山陕会馆达1.6万人次,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达3.5万人次。
展览——
展现深厚文化底蕴
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下属各文博场馆不断探索,推出一系列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展览,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文化需求,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走进文博场馆。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作为运河沿线的热门场馆,已成为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刚刚荣获山东省第七届十佳陈列展览精品奖的“大运风华——运河文化陈列”成为游客必看的展览。除基本陈列外,各文博场馆还推出了一系列精品临时展览和主题展览。“历史的留言簿——聊城碑刻拓片精品展”汇集全市名碑拓片,将聊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通过碑刻的形式呈现;“两河有约 光岳天下——光岳楼建成650周年纪念展”,展示光岳楼的悠久历史和建筑之美;“‘虫’林法则——昆虫主题展”吸引了众多儿童、青少年参观;“聊城古八景”图片展,生动再现了“光岳晓晴”“崇武连樯”“巢父遗牧”“铁塔烟霏”等八处聊城标志性景观。
活动——
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每个周末,特别是传统节日期间,各文博场馆都会举行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和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中小学生前来体验。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举行“聊来运转——扬帆向未来”活动,介绍元代古船相关知识,让小朋友们了解沙画艺术并制作帆船主题沙瓶画。聊城乡村记忆博物馆举行“传承文化精粹 共筑教育未来”博物馆日文化市集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现场体验非遗、手工技艺。茌平区博物馆举办“我的家乡有宝藏”青少年文物讲解大赛,让青少年讲述文物故事、传播文物知识。
创新——
带来更优质游览体验
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下属各文博场馆不断创新,改进服务,给游客带来更优质的游览体验。
光岳楼管理服务中心对光岳楼一楼通道进行空间革新,升级消防、安检及监控设施,不仅提升了安全性,也为游客的通行提供了便利。新规划了展览区与文创区,众多文创产品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新颖的设计受到游客的青睐,例如,光岳楼650周年纪念币与“地标造型”文创雪糕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