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处不芳华
——读肖复兴《最是橙黄橘绿时》
○ 袁宝霞
最近读了作家肖复兴的散文集《正是橙黄橘绿时》,全书分四章,收录了近60篇散文,可谓字字珠玑,篇篇经典。
“生活或许没有你期待的那样好,但也不全是你以为的那样坏,吃一顿美食,种一株花草,读一本小书,听一段音乐,学一种技能……生活的诗意未必在远方,眼前所有的‘苟且’,都可能结出丰硕喜人的果实。”翻开书,我就被书扉页上的这段文字吸引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回忆了让他感动的那些人、那些事——在“我”病中送来绉纱馄饨的邻居梁太太、老北京那个诚实的卖菜人、有创意的卖字画之人,还有在印第安大学美术馆里看手制书展览、耦园听曲、去无锡的一些美好记忆等,总有一些瞬间,能温暖远去的曾经。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细细打捞,也会激起一朵朵小浪花。如,我小时候每到过年就给我买学习用品的大爷、病痛中给我鼓励的雪儿姐姐等,那些温暖的人和事也会打湿我的心头,温暖我的“三餐四季”。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作者记录的可爱可敬的人。如舍生取义的梅岭英雄张九龄夫人、等那一束光的摄影师老顾、酷爱画画的退休女教师、满脸长满粉刺的修车姑娘等,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无论是赫赫有名的英雄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他们都在传递正能量,都在用心生活。正是这些可敬可爱的人,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这本书的亮点还有很多。在最后两章,作者记录了他喜欢的音乐,还有歌手、作曲家的一些动人事迹。作者喜欢音乐,既有经典名曲也有通俗民谣,《卡萨布兰卡》《斯镇之歌》《昨日重现》,书中,作者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及听后的感受诠释得淋漓尽致。如在介绍《加州旅馆》时,作者说这是青春致幻剂,“事过境迁之后,歌词都只是次要的,即使忘记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那熟悉的旋律蓦然间响起,就能够听得出来那过去了的生活,再遥远也立刻近在咫尺……”我也聆听了这些曲子,有的是第一次听,有的是熟悉的旋律,都引起了我的共鸣。
作者还在书中写了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肖邦等作曲家的创作故事。当我读到《肖邦的抽屉》这篇文章时,我被肖邦的爱国心感动了,肖邦为了自己的祖国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把请柬随手扔进抽屉里,却保留了那杯祖国的泥土,一切以祖国为重。音乐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音乐家和他背后的国家,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生活的诗意未必在远方,它或许就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之中。这橙红橘绿的世界其实也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我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人生何处不芳华?愿我们珍惜每一寸光阴,爱生活,爱自己,笑对人生,活出“橙黄橘绿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