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打造地名文化品牌
本报讯(记者 张目伦)日前,东昌府区民政局组织召开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专家论证会。此次论证对象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特征显著的古镇、古村落、红色地名、古街以及古遗址、古建筑、纪念地等地名文化遗产。会上,地名领域专家学者对东昌府区32个地名进行论证。
地名不仅是地理的标识,更是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今年,我市以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交流与转化为主线,积极打造地名文化品牌,发挥地名文化守根、凝心、聚力作用。东昌府区扎实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以讲好地名故事、弘扬地名文化、完善地名信息、留存乡愁记忆、加强地名应用、服务交流交往为切入点,让地名文化立起来、地名信息活起来、标准地名用起来。
东昌府区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贾双河介绍,东昌府区制定了“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成立了地名委员会,组建了区划与地名文化专家库,建立完善了专家咨询、听证论证、社会公示等制度机制。同时,该区还开展了地名文化“五进”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地名保护,利用博物馆、红色基地等开展线下地名文化普及,形成可传承、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名文化宣传阵地培育机制。
“之前,顺和新村于营自然村的主路没有名字,结合村民意见建议,我们为主路取了名字,设立了路牌,还在路牌上粘贴了二维码,市民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道村庄的信息。”东昌府区侯营镇副镇长王艳杰说,该镇将红色文化与地名文化充分融合,打造侯营村红色教育基地,推进地名文化进村社,讲好地名故事。
道口铺街道文化底蕴深厚,有“非遗文化小镇”之称。该街道在道口铺非遗博物馆门口设计了地名文化廊亭,在高马村设立了古井文化标牌,主要道路均安装了新路牌。所有自然村都设立了村牌,不仅帮助居民了解和传承村庄的历史与文化,还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该街道还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由各村党支部书记出镜,讲述地名背后的人文故事,进一步推广地名文化。
“等所有乡村的道路有名字后,我们将绘制乡村旅游景点地名图,为打造乡村旅游路线夯实基础。”东昌府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杜春燕表示,今年,该区以镇(街)、群众自治组织、农村居民点、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类别为重点,提升完善乡村地名信息,全面推进乡村路名设置、地名采集上图、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打通地名服务“最后一米”。
阳谷县则以乡村道路命名为重点,织密乡村地名网,发挥地名作为信息化建设“数据底座”作用,加大乡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力度,动员千余名网格员及志愿者,采集上传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采摘园等信息,不断提升乡村地名上图率,有效打通了快递进村、农产品出村的双向通道,打造特色地名品牌。
聊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负责人周兵说,我市将持续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