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环厂学工记
□ 阴元昆
日前,我参观聊城地委专署旧址纪念馆时,被一张老照片吸引。照片中,一个女孩正聚精会神地检测一个小零件。下边的文字说明是:20世纪70年代初,聊城东关小学学生在校办工厂调试弹簧。由此,我想起当年的学工往事。
1970年,我在聊城三中上初中。那时候,在“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学工成了上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们的课程里,有一门课叫《工业基础知识》,学校开办了校办工厂,还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校外工厂参加学工活动。
这一年的秋天,我们班同学来到聊城活塞环厂,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学工活动。活塞环厂位于当时的工农兵路(后改称花园路),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厂在全国很有名气。
我们学工的学生,住在厂门内路北的宿舍里,睡的都是上下铺。我们编好小组,被分配到各个车间。我所在的小组被分配到工具车间,我担任小组长。我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在老虎钳上锉六角螺丝帽等钳工技术。我们也跟着上夜班,上一个夜班发一毛五分钱的夜班费。
在学工期间,我认识了一位师傅,他脸庞黑黑,说话风趣幽默,名字叫张朋。那天晚上,我们几个同学正在车间里上夜班,张朋师傅带着徒弟来了。他一串一串地说着俏皮话,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我们同学中有个女生叫胡凤香,她曾经在济南一所小学的宣传队待过。张朋师傅让她表演节目,于是,胡凤香在车间里唱歌跳舞,表演了一个又一个节目,受到师傅们的热烈欢迎。
临走的时候,我们恋恋不舍,我还用大红纸给车间写了感谢信。回到学校后,班里进行了学工总结,我们小组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1972年,我在聊城三中上高中,这时已经有了物理和化学课。这一年天气还很热的时候,我们又来到活塞环厂学工。这一次,我们住在东边的大厂房里,睡的还是上下铺,我和李建成同学睡在上铺。我们宿舍隔壁是一个更大的厂房,据说是翻砂自动化生产线,因为用电量太大,迟迟没有投入生产。
这一次,我上机床学习操作了。开始时,我在精密磨床上工作,见识了什么叫现代化设备。后来,我又被安排到除油工序工作。那里有一个烧得很旺的大壁炉,一条轨道穿行在火炉之中。我坐在炉子的西侧,不停地往轨道的卡槽里放置活塞环半成品。在电机的带动下,活塞环半成品排着队穿过火炉,落在炉子东边的池子里。
根据工作要求,炉子里的温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一次,我拿着钩子排除炉内故障时,不小心把炉膛上方的温度传感器碰坏了。师傅费了好大劲,才把温度传感器修好。为此,我感到很内疚。
这次学工期间,我很想再见一见张朋师傅,可惜一直没见到。直到我参加工作以后,才又碰到他。见面后,我俩谈得特别投机。后来,我还到他家里看望过他。再后来,听说他因病去世了,我非常难过。
关于聊城活塞环厂,我曾经查阅过资料。该厂历史悠久,是国内最早、最大的活塞环专业生产厂家之一。1949年7月,厂名为裕民铁工厂;之后,曾改名为专署实业公司机械厂、聊城农具机械厂、聊城专业配件生产厂;1962年11月,改名为聊城活塞环厂;1993年1月,改名为山东活塞环总厂;2001年7月,改制为山东山环活塞环有限公司。该厂为大型二类企业,主要生产机车、船舶、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内燃机上的活塞环产品。其产品曾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西亚等地区。
如今,在活塞环厂老厂区耸立起一栋栋漂亮的高楼大厦。我漫步在楼下的林荫道上,不禁又想起学工时的日日夜夜,仿佛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图片由聊城地委专署旧址纪念馆提供)